第496章 无聊的网络(第2/2页)

“但这说不通能容纳无数三维世界的四维世界是什么样的。所谓的公共空间又是怎么样的。如果这么说的话,我们的宇宙就容纳了无数星球,难道说宇宙就是一个四维空间?”

“我觉得那位想表达的肯定不是这个意思,宇宙中信息传递也是遵循无线电的规则,比如从火星把信号传递到地球上,还是需要很长时间,所以肯定不是简单的把宇宙理解为四维世界。”

就在一群人争论不休时,有人直接发了一张动图出来。

用不同种颜色标注的一个星球,星球有层层的叠影,就好像无数球体给安放了在了一起,球体周围有更大的一层空间,整个空间用虚影表现。星球上伸出一个箭头,写着三维世界,虚影部分则标准出四维世界。

“看不懂!”

“看不懂+1”

“看不懂+10086!”

“我决定发到网上去了。”

“发吧,发完我帮你转发!”

“去吧,去吧!晚了,要睡觉了!”

……

互联网时代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任何人都能在虚拟的网络上发表专属于自己的观点。当然,前提是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

但在一般而言,对于科技的探讨,只要不涉及机密,是没人会在意的。

对于有着十亿网民的大华夏来说,真正能掌握涉及科技机密的人,大概率也不会在网络上跟人正经探讨这些话题。

所以大部分网络上讨论的内容,都是空泛的。

毕竟专业性太强的内容普通人也很难看的懂。

甚至很多科普类的文章,如果涉及的专业名词太多,都会显得颇为晦涩。

在一个快节奏的时代,这种文章并不太受欢迎。

但王宇飞跟路余馨的交谈显然并不属于这一范畴。

毕竟只是工作之余随口交流,并没有什么太过专业的名词。

最简单的比喻人人都能听懂。

借助万能的网络,以及科幻小说的流行,三维空间、四维世界这些概念也早已经不像几十年前那么深奥。

基本上只要接触网络几年的人,或多或少都能看到些这方面的内容。

这当然也要感谢自媒体的科普,虽然科普的内容并不一定的正确,但起码能让这些词在普通人中也耳熟能详,甚至能说个一二三来。

当然,这并不是小视频能流行起来的理由。

关键还在于说话的人。

王宇飞留在网络上的影音资料并不算多,国际奥数比赛上的照片,高考之后一次湘南地方台的专访,为华P40发布会上的短暂露面,以及畅享科技未来发布会。

相对于他所获得荣誉而言,这些曝光显然不算多。

事实上无数人都对王宇飞这个新晋富豪很有兴趣。

不管是马腾云还是马怀德,这些互联网大佬发迹都是十年前的事情了。而且这些大佬都是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生人,更是早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

但王宇飞不一样,他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一零后第一人。

即便把出生日期放大到整个千禧年后的新一代,他大概也能算是最成功的华夏人,没有之一。

不止如此,他还有着严谨的科学素养。

随便一个人在网上对前沿科技方面的东西大放阙词,估计没几个人会在意,最多也就是看过之后,觉得有道理的人,赞上一句,不太认同的人或者据理力争,或者直接骂上两句,顺便丢去一个民科的帽子。

可这些话是王宇飞说出来的,分量就不一样了。

毕竟这是个可能拿到菲尔兹奖的少年。

不管最后能不能拿到,但起码肯定能获得提名。

这样的人每一句话,本就是无数自媒体最关注的内容,指不准一句话就能引申出一篇十万+的火文呢?

这种大佬对于科技的见解更是极为难得的。

所以当群里有人将王宇飞跟路余馨的对话视频放到网上没多久,便引起了小范围的轰动。

毕竟很多自媒体人作息习惯都跟普通人不太一样,万籁俱静的深夜往往是灵感最容易出现的时候,在加上两个半球不同的作息时间,深夜往往能从地球的另一边传出一些有意思的消息。

于是很快,王宇飞在视频中的言论便小小的火了一把。

更有很多搬运工们直接就把小视频转发到了外网。

当然类似的科普文章也在这个夜晚层出不穷。

比如“惊!世界首富强有力的竞争者竟然说量子电脑将是跟平行世界沟通的唯一途径!”

“菲尔兹奖提名者认为有无数地球!”

“从三维到四维!王宇飞教你如何走向成功!”

“华夏惊现外星文明,原来他就是沟通的使者!”

天知道多少耸人听闻的故事在这个夜里被炮制出来。

要不怎么说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呢。

这次不光是有图,甚至还有视频作证,能编得就更多了。

比如王宇飞的公司为什么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又是开发出脑机芯片?紧跟着又能开发出了宏语言跟馨系统?那些软件为什么都像拥有智能一般?为什么刚刚插手电池行业,结果现在华夏就拥有了固态高能电池?很简单,因为畅享科技的创始人王宇飞能够沟通比我们这个时代更先进的另一个平行宇宙的文明啊!

而且这下连畅享科技为什么在发展最好的时候分家都有了标准答案。

因为那是另一个文明所要求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