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有多诱人?(第2/2页)

道理很简单,跟诺贝尔奖纳入视线的参选者完全保密的政策相比,这种曝光度有利于许多科学家拿到资金扶持是有极大好处的,尤其是那些做基础研究的科学家们。

所有人都知道做基础研究项目,不止是耗资大,而且在短时间内很难看到成果。所以除了一些规模足够,没有资金压力的大公司而言,跟国家投资的科研组织世界各大高校制定的研究项目之外,很难说会有投资者去给那些基础项目做大额投资。

当然,这也是无可厚非的。

资本市场本身就是要求回报的。

但是通过宇馨科技这种曝光之后,肯定会吸引无数人的目光,其中自然也包括了无数投资者。

同一个领域,即便是最终获奖者只有一个,但只要被纳入了候选范围,在宇馨科技的官网上公示,也能吸引来无数人的关注,更说明这些研究是绝对有价值的,否则不会在大数据中被人工智能选中。

要知道接下来可是长达半年的评选期。

这些候选人跟其研究的项目都挂在宇馨科技的官网上,可以随时供人查阅。

或者这个名单在普通人中间的关注热度有限,但是对于有心从科研进步中获利的资本而言,这些被选中的项目绝对都是热门的研究对象。

既然能被人工智能通过大数据对比选中,足以说明这些正在研究中或者已经研究成功的项目都是正确的科技树节点,对其风投的风险起码要降低十几二十个百分点。

别小看这十个百分点,对于风投来说,足以决策是否要做出投资。

这种情况下,被选中的科学奖即便最终被淘汰,也能更容易拿到科研用的资金,从而让自己的项目更顺利的进行下去。

这个世界从来不乏因为资金问题而半路被放弃的科研项目,更不乏因为资金问题被放弃多年之后被证明的确是有用甚至能直接推动人类科技高速发展的研究,然后又被重新捡起来。

所以这个曝光制度起码在汤姆·布鲁斯看来的确很不错,即便是对他的项目来说也是如此。

长达半年的曝光期,指不准就能碰到对于他的研究深感兴趣的机构,在给他投上一大笔钱,指不准他就能将基因定位的精确度在推上几个档次。

这年头科研是要靠钱砸的,最先进的仪器,最好的实验室,那都是天价。

深思熟虑之后,汤姆·布鲁斯拿起了电话。

“喂,罗伯特,我计划招收两名来自华夏的研究生或者博士生,你有好的推荐吗?不,不,不,我不要亚裔或者华裔,我就是要来自华夏的留学生!什么?我们科系来自华夏,有意向读研的优秀学生最近都被招走了?你是在跟我开玩笑嘛?”

“汤姆,不开玩笑,这些年报考的华夏留学生本就在逐年递减,今年我们科系招收的华夏留学生本就只有三个人,整个科系里的华夏留学生加起来也不过十来人,其中还有三个成绩明显不达标,毕业都困难的,这些数据我非常清楚。”

汤姆·布鲁斯愣了,从什么时候起华夏留学生如此抢手了,他竟然都不知道,但此时显然不是深究这些事情的时候,他只能继续要求道:“把这三个除开,起码还有十多个人吧?我可以放低些条件,罗伯特。”

“哪有啊!我来给你算啊,去年跟今年入学的七个学生才上大一、大二,基础课都还没学全,自然要排除在外吧?这就只剩九个学生了,这剩下大三、大四的九个学生除开那三个成绩极差的,还剩六个。其中一个已经拿到了Offer,明确不考研,其他五个人都已经被科系里其他教授招走了!抱歉,汤姆,你来晚了!”

“都招走了?大三的都被直接招走了?”

“恐怕就是如此,汤姆,不过如果你要选择华裔的话,到是还有机会。”

“这些华裔还精通汉语吗?”

“呵呵……这个,我就不太清楚了,不过如果精通汉语的话,汤姆,你懂的!”

天聊死了……

这位教务处主任的意思很明显,院系里精通汉语的早已经被挑走了。

“其实不止是我们的学校,这些天跨校找精通汉语的学生教授很多,比如你的朋友普朗森教授,瑞斯教授,这些华夏留学生很抢手,他们懂汉语,更重要的是,他们懂这个领域内的专业术语,让他们配合专业的翻译来翻译这些科研文献能节省不少时间跟精力,所以他们真的很抢手。”

见汤姆·布鲁斯半晌不吭声,罗伯特主动说道。

“好吧,罗伯特,帮我留意一下,也帮我联系一下其他学校的华夏留学生有没有希望能报考我的研究生。”汤姆·布鲁斯无奈地说道。

“我知道了,汤姆,我会帮你留意的。如果有消息了,我第一时间通知你。”

“不,你应该第一时间把人约来面试。”

“好吧,好吧,请容我最后问一句,汤姆,华夏人的那个宇馨科学奖真的那么吸引人?”

听到这个问题,汤姆·布鲁斯沉默了良久,才开口答道:“你可以将这个奖项,理解为宇宙的召唤。罗伯特,太空城市里一间完全属于你的实验室,你甚至可以在实验室里体验失重的感觉,这还不够诱人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