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妥协(第2/2页)

天还余热,可刚下雨了,微有些冷。

水洼攒在马路牙子下沥青路的罅隙里,走过连片的树荫,又下起雨似的,雨珠打在人头顶,鼻梁,嘴唇上。

天晚了,一道艳色的黄昏斜照在白瓷墙上。

俞夺没戴口罩,戴了顶帽子。

他不喜欢逛街,但他想和蔺回南像普普通通的情侣一样,不用遮遮掩掩地走在街上。

“一会儿看什么?”俞夺带着点儿笑,“爱情片儿?”

“那得看断背山。”

俞大队长眯了眯眼,正在想要现在问断背山是什么,会不会显得他特别没文化,蔺回南停了,垂下眼来,轻轻捏了捏他后颈:“看什么都行。你先去买票,我去买两杯咖啡。”

俞夺想说不差这会儿,我和你一块儿去买吧,一个年轻女生拉着另一个朝他跑过来。女生红着脸:“你是,你是yu对吗?”

他愣了下,笑了笑:“对。”

女生紧张地拿出手机:“我们可以和你一起合张照吗?”

俞夺摘掉帽子,举高女生手机,拍了两张照片,又没正经地笑着把手机递回给了女生。

等女生走了,他重新戴上帽子。

但回头看,蔺回南已经走了。

-

“妈。”蔺回南偏着头,轻笑道,“那就是我男朋友。”

路灯杆旁边,靠着个百无聊赖的青年。

站了会儿,蹲了会儿,又站起来。可没走。

车厢中静了片刻。

陈绛问:“你们队长?”

“嗯。”蔺回南说,“是不是,特别帅?”

“……”

她儿子什么德性她最清楚,长这么大,傲慢得谁都不放眼里,更别说夸别人帅了。

陈绛顿了会儿:“你是挺喜欢他的。”

蔺回南语气柔和下来:“我喜欢他好多年了。”

“……”陈绛没忍住,“你要想让你妈多活几年,肉麻的话当人面说,别和你妈说。”

陈绛觉得好笑,他儿子找了个男朋友这事儿,她还是听别人说的。

敢打完比赛公开。

这事儿放他们那年代,连想都不敢想。

陈绛有个和她一块儿长大的亲堂哥,找了个男朋友回家,和家里人说自己是同性恋,那会儿是八十年代,她堂哥被打断了三根肋骨,养好伤,办好手续就送出国了。

结果这段分是分了,她堂哥还是喜欢男人,出国又谈了另一个,瞒着家里在一起四年。

她叔父伯父亲自出国把人抓回来的。

那年陈绛还在上学,没见过这阵仗,她堂哥家也死瞒着消息不往外说,都说儿子在外面赌博不学好,欠了一屁股债,才把人抓回来的。

她堂哥被看在家里,还想着自己那个男朋友。

可他那个男朋友等他一回去,就另找了。这都是后来陈绛听家里人讲的,一边恨她堂哥是个同性恋,又一边恨那男朋友不检点,四年感情,转头就能另找。可这些都不知真假。

只有一件事是真的。

她伯伯给她堂哥找了个媳妇儿,订好婚,两个月后就结。她爸爸在族里最有名望,她伯父带着她堂哥,和她堂哥的未婚妻一家,来她家谈结婚的事儿,大家伙都有个见证。

陈绛记得她堂哥瘦得病痨子一样,中间说要去上厕所。

没人管他,他去上了厕所。

从三楼窗户,一跳跳了下去。

三楼不高,但他是头朝下的,磕在院子里的石头上,没送到医院去就死了。

这事儿让陈绛连着做了一个月噩梦,梦里都是她堂哥摔碎的脸。

因为这房子死了人,还是亲戚,她一家没多久便卖了房子,又另换了宅子。

一听说儿子找了个男人,还连和他们说都没说过,商量都没商量过就这么给媒体公开了,以后这辈子都得跟同性恋挂钩,蔺秋和当时气得要让蔺回南连夜回北京,反被陈绛劝住了,说她去找蔺回南。

可能是小时候见过了,所以陈绛也不觉得同性恋太稀奇。

她反而隐隐害怕,怕她儿子也被逼到这一步上。

现在医学都很发达了,她堂哥那会儿大抵是已经得了抑郁症,又没人重视,也没人疏导。现在孩子哪怕出了心理问题,也有一千种办法让他千万不要走到最极端的那步上去。

可为人父母的,又为什么非要把孩子逼到最痛苦的时候,才知道妥协呢?

甚至人死了,都不会妥协。

蔺回南这孩子又打小独,从小就一个人在外面上学。后面说要去打比赛,她拦着,他爸拦着,不也都没拦住。她托陈霖把她儿子在那个叫LDL的比赛压了一年多,她儿子就一年多没回家。

后面是他爸都狠不下去心了,儿子不回来,那不如让他放手出去闯闯。

陈绛叹了口气,又不太敢相信地问:“你去打比赛,不会就是为了你队长吧?”

看儿子的神情,陈绛仿佛看见了当初和她谈恋爱的蔺回南他爸。

眼珠都要黏人家身上了,抠都抠不下来。

蔺回南看着那头:“可以这么说。”

陈绛:“……”

合着,是早有预谋啊。

可陈绛记得她儿子才十四五的时候,就天天看他队长的比赛视频了。

暗恋总不能是从那会儿开始的吧??

“还好你爸没来,”陈绛一阵头疼,“你这话让他听了,他得追着你打好几天。你那时候才多大,怎么……”陈绛叹了口气,也向车窗那头看了眼。不谈性别,她儿子眼光还是蛮不错的,男孩子挺高,也蛮帅,一看就是不少年轻女孩喜欢那种,怎么落她儿子手里了。

“你们队长就在那等着,”陈绛抬抬下巴,“不让他过来让我见见吗?”

“不着急。”蔺回南低声笑道,“等改天正式点儿,我再和他说。”

“还有,妈,”蔺回南说,“他不叫我队长,叫俞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