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第2/2页)

这些都是大秦的肱股之臣,盛年时为大秦打下大片基业,老去后仍在学校燃烧余烬为大秦培养出后继之士。

他们的光芒照耀过大秦的每一寸国土,他们的事迹刻进了史册,他们的大名必将流芳千古。

但对当世而言,他们每个人的离去,都是一个重大打击。

消极的情绪从嬴政为中心,经由围拢在他身边的文武百官,辐射向了秦王朝的每一个人。

整个秦王朝,都因为这些人的接连离世而变得低迷起来。

赵馨情绪也丧丧的。

她意识到了全国上下都被这种情绪笼罩着并不是件好事,却根本不知道该如何驱散。

哪怕作为源头的嬴政很快恢复,却也暂时拿这样的氛围毫无办法。

他难得有些后悔。

作为帝王,本就不该在太多人面前表露太多情绪,他却因为这些人的接连去世而失控,实在不像一个优秀帝王做的事。

但嬴政比赵馨好的地方在于,他有经验。

前世今生,他当了两辈子皇帝,怎可能被这种局面困住?

没多久,嬴政就想到了破局之法——

再生一个孩子。

面对死亡的阴影,最有效的驱散方式就是新生儿的出生。

而毫无疑问,文武百官与百姓们翘首以盼多年的,属于帝后的第二个孩子的出生,又是最有力的武器。

但没想到的是,一向以他为先的李翾选择了拒绝。

她给出的理由也很恰当:“小乔松已经足够优秀了,我们不需要生第二个孩子来与他争宠、争夺百姓的关注、甚至争夺皇位。”

“而且我的实验正进行到最关键的地方,不想将时间浪费在怀孕生子上面。”李翾认真地看着嬴政,“陛下,我并没有那么喜欢孩子。”

年少不知事的时候也许想过,要为未来夫婿生个七个八个孩子。

但当自己在鬼门关外走了一遭后,对第一个孩子毫无芥蒂的疼爱已经很难,更不要说再生一个孩子。

万一,又遇上难产呢?

嬴政有些生气:“我并不是强迫你生孩子,朕对孩子的数量并不在意,文武百官催了那么多次,朕何曾催过你再怀孕?只是如今形势不对,秦王朝需要一个好消息来打破如今的颓靡。”

李翾垂下眼睑:“若是这样,这孩子就更不能生了。”

一个不被父母期待,只是情势所逼怀上的孩子,出生后真的会享受到应有的疼爱,得知真相后真的会高兴吗?

作为孩子的母亲,李翾觉得自己应该为每一个孩子负责。

嬴政气急,拂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