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第2/3页)

——嗯?赵公明赶紧补充:“往后三世,正财不发!”

青阳:“……”

没必要,真的没必要,你们在这里下什么狠劲,回头人死了下地府,地府自有公道判决……

五灵公产生小小内斗的功夫,满地抽噎的贼人们又有了新的动态:

“寨中脏银每次从我手里过,我都偷偷贪下一些,全藏在后山腰……拿去吧,拿去吧……对我来说也没有用了……”

“我在老家,还用银钱买了些亩地,养了不少鸡鸭……地契在我屋里,还有寨里以大皇子名义,勾结官员的信件……”

“呜呜!我有一本笔记,上面记录着我学会的全部法术,还有蛊术,放在XXX……还有这些年我赚来的银子啊,都存放在XXX……”

胤褆、胤礽这边,赶紧叫来人手做记录、搜赃物,五灵公那边却:

“老赵,你这有点不厚道啊?我们兄弟五人一体,你可不能干独活!”

“对对对……”

“哎,曹十你们这几个还站这儿干嘛?事儿都办完了,该回哪儿去会哪儿去啊!等着谁恭送?”

五阴将唯唯诺诺地溜了,连作为报酬的香火都没敢再开口向青阳要。

胤礽拿着近卫搜来的罪证,极为满意地看着满地非常具有供认主动性的贼人们:“大师!这回真的要喊你大师了。”

胤礽心中喜悦不已,一方面是因为大有所获,回去定能受到嘉奖,另一方面,则是自得幸好自己早早下手,将这样厉害的大师拉拢成自己的同伴:“朱三太子一直是个阴魂不散的隐患。这些前朝余孽,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屡屡寻机生事。大师这次,可是帮了我们好大的一个忙。”

“……”胤褆站在一旁,这会儿也没有刚刚战斗时热血上头质问的劲儿了,期期艾艾地看着青阳。

胤礽自然地和青阳聊天:“此事已了,大师可要和我们一块儿庆祝?”

青阳摇摇头,先将几位灵公送走了,才忧愁地说:“我要赶紧回观了。”

胤礽调侃道:“没想到,大师是恋家之人。”

青阳幽幽地看了胤礽一眼:“还不是从安全方面考虑……”

出门在外,如今小泥像和五牌位可就隔着不到几尺的距离,同一个车队里的两辆马车,翻车风险大大增加。

胤礽:“……呃。”

也是。差点都忘了,他们确实是查案来的,道长却还要担负起一个随时可能崩溃的家……

胤褆在一旁听着,表情中暗带焦灼,显然是没听懂,但又没脸上来问。他是个要脸的人,当着太子的面,甚至连向神明告罪都没好意思开口。

青阳道:“今天的事,二位也不必提及我的存在。方外之人,但行正义,涉足过深,却是要毁道行了。”

——其实不是!青阳只是觉得,管自己的家已经很累了,不想再帮别人做家庭调解……

太子和大皇子都是一愣,非但没觉得不开心,反倒面带喜色。

儿子大了嘛,总想要比老子厉害些。青阳不想在康熙那儿露脸,等同于他们手上比皇阿玛多了一张底牌。

两人自然是答应了,表示绝对会做好封口工作。胤礽又刻意当着胤褆的面,拉起青阳的手,走到一边去,头碰头地小声道:“还有一事,算是我自作主张。你在府衙、道门留下的一应文书、记录,我都找人偷偷替你改了。日后哪怕有人来查,张明德已死,活着的只有青阳。”胤礽看青阳面露惊讶,又趁热打铁道,“一会儿五位灵公的牌位,我也会遣人送回宅子安置。”

青阳可以说是挺惊喜的,这算是替他解了不少忧了:“多谢太子!”

胤礽大概是看出了青阳内心的高兴,睨了焦躁不安的胤褆一眼,故意把脑袋凑得离青阳更近了,恨不能脸贴脸:“大师何必客气,咱们二人的关系,多近呐……”

青阳:“…………”

……那倒也没有这么近。

胤礽说是要庆祝,其实送走青阳之后,他就冷静下来了。一冷静下来,胜利的喜悦退去,一件非常要命的事重新浮上心头——

他紫禁城呢?他东宫呢?都还在不在啦!

于是,原本的庆祝改成了连夜回京。胤褆虽然一开始没开阴眼,不知道赵公明诅咒了他什么,但想要尽快洗清自己名誉的心也是蛮急的,太子说要连夜回京,他难得没说什么。二位皇子轻骑减从,披星戴月,数日奔波之后,总算回到京都。

——万幸,万幸紫禁城还在。

胤礽从没发现紫禁城这么可爱过,站在大门口,忍不住端详了好久。胤褆却在一旁催促:“还不快进去,到这儿了还想出什么幺蛾子?”

胤礽淡淡看了胤褆一眼,带着怜悯。

紫禁城没塌,塌的就是直郡王府了。

胤褆被胤礽看得浑身不自在,厉声道:“你休想搞什么花样!”

几位大臣从胤褆身边路过,不约而同低下头,挤在一块一阵快走。也有胆子大、骨头硬的,投向胤褆的目光,让胤褆莫名如芒在背……

这是怎么了?胤褆满腹疑窦,跟着胤礽一块进宫,向康熙详细汇报了朱三太子旧部余孽的情况。

太子也没有抢功的意思,虽说本身青阳是他找的,但既然受青阳所托,将他的名字抹去了,胤礽干脆将功劳平分到二人身上。

康熙坐在龙椅上,沉寂半晌,才从高台上走下来:“干得好!”

朱三太子一直是他的一块心病,幸好这次起事被直接压下去了,河堤之事也来得及补救,不然水患如果真的发生了,百姓得受多少苦!

胤礽完美复刻青阳在三清面前的乖巧样,看得康熙越发欢喜又心疼,柔声道:“保成啊,此事甚重,朕要赏你。好好赏你!”

胤礽心中大喜,刚激动地想,会有什么好处,就听康熙道:“朕最近意识到,之前种种,朕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从今日起,你每日五更,来我养心殿,学经典策论,治理之道。如此,可好?”

胤礽:“——?????”

——好个屁嘞!!

大清的阿哥学习最苦了,六岁起就要开始入上书房,每天五更,天还没亮就得起,一年到头,只有大年初一,端午中秋,或是皇帝、自己的生辰,才能放假。他熬到十六岁,好不容易出师了,怎么又来???

康熙感慨:“父子相处,倒也不必说什么年假了。大年初一,端午中秋,你我生诞时,你就再来早些,我们多读几本策论,算是庆祝。”

胤礽:“?????????”

人言否???

“……”胤褆差点幸灾乐祸地笑出声。虽说他极为嫉妒太子的特殊待遇,但想想太子的情况吧:都二十八岁快奔三的大男人了,被提回去重新读书,多丢人啊!太丢人了!而且年假都没有,不仅没有,还要早起,不仅早起,还要多读几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