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横海卫的薪酬(第2/2页)

欠饷了怎么办?丘八们都是厮杀汉,火气是很大的。国家不发军饷,信不信老子们来个哗变?先把军官们宰了再说?

军官们也是两难:对外,国家不发军饷,军人们不肯卖命作战了,这外敌入侵怎么办?对内,士兵们造反怎么办?

于是家丁制就此应运而生。

国家每年发的钱不足是吧?卫所土地被地方兼并,产出不足是吧?没关系,这多少总是有一点的是不是?我就用这一点有限的资金,把部队里最能打的几十个或者几百个人装备起来,让他们成为我的家丁。打仗的时候,这些家丁就是中坚力量。平时,就是镇压普通士兵和军户的倚靠!这家丁是如此的好用,所以到了明朝中后期,将领改任驻所,这些家丁也要跟着转换军籍,跟着将领到新的地方上任!

家丁的收入,一般每个月是三两到五两,而且衣服、兵器等装备也是主将选好的给。有赏赐的时候先拿,伤了要派人照顾,死了给抚恤也很及时。如此一来,各个边镇的士兵,那真是人人以做将领的家丁为荣!

兵为将有乃是军阀产生的苗头,熟读史书的大明文臣们当然能够看到这一点。但是有什么办法呢?有本事你们这些老爷把军饷发足啊!

万历年间,皇帝不要脸,各种挣钱充实内库,然后以募兵制为主的各军镇军饷差得狠了,内库便出钱进行补贴。如此,各军将的家丁队伍膨胀得还不算太厉害。等到了历史本位面的崇祯朝,朱由检听信东林君子们的建言,不再想办法从商税、矿税这些地方挣钱而完全依靠田税来维持国家运转的时候……好吧,这个事情的顺序是:其一,崇祯朝前几年朝廷没钱给边军,边军将领的家丁开始缓慢膨胀。其二,袁崇焕无旨意斩杀毛文龙后,崇祯皇帝居然不处置袁崇焕,由此使得武将们彻底对皇室离心离德,慢慢的变化为军阀。其三,军阀们开始肆无忌惮的朝着崇祯狮子大开口要钱,不给钱就不办事甚至投敌,逼得崇祯皇帝不断对老百姓进行加征,而军阀们则用这些民脂民膏把自己的家丁队伍扩充到几千甚至上万人!

历史本位面的天启年间,朝廷每年收入大约是330万两白银,支出在四、五百万两不等。皇室每年从内库补贴大约一二百万两,万历花了几十年才积累下的资金慢慢开始见底。天启五年,魏忠贤剿杀东林党,抄了各级官员的家后,其脏罚没有入刑部而是直接入了户部。于是国家收入在那一年暴涨到近八百万两,然后皇室再补贴200万两,全年光军费支出就近千万两。方才一次性填补完各军镇历年欠饷。

而到了崇祯十五年,国家征收各种赋税2300万两,其中田税大约2000万两。支出也是2300万两……田税都敢收2000万两,老百姓不造反真的没有天理了……

总之,这个时代的募兵,每月的饷银大概是1.5两,但是长期不能按时发放。军官的饷银按照等级各有不同,在军镇兵的都司这一级,每年能够捞到几十两也就差不多了,顶天不会超过一百两。而卫所兵?他们本来一直都没有军饷的好不好?

所以,朱由栋说横海卫的指挥使每年年俸三千两的时候,大家才会觉得惊诧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