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袁可立的学生(第2/2页)

没得办法,趋利避害乃是人之本性。在工厂的销路有整个大东亚做保障的前提下,工人的薪资肯定超过农夫,农民往着工厂跑,是很难禁止的。

但是为了维持社会稳定,大明又必须把粮食市价控制在一石粮食0.5元这个水平上——这就导致种粮也好,粮商也罢。在新兴的工厂主(资产阶级)面前,其财富增速远远落后。于是,民间资本不愿意进入农业不说,还拼命从农业上吸引走更多的劳力。

这就让皇帝和阁老们焦虑了:大明的耕地面积没有减少,但实际投入耕种的,尤其是粮田在不断减少。

历史本位面上,英国的粮食可以从广袤的殖民地调运过来,而大明现在的大东亚朝贡体系比殖民体系还要高级得多。可是以大明天下第一的人口,又有哪个国家能够承担起为大明一亿多生民种粮食的重任呢?

所以,虽说现在土地抛荒,改稻为桑之风只是在南直隶十府刮起。但,未雨绸缪,大明朝廷上下,都要寻找工业革命后对农业巨大冲击的应对之法。

“汝玉,淮安的土地因为常年溃堤,所以抛荒的无主之田极多。你去了那里,筑好大堤后至少能够拿到五十万亩以上的新增耕地。朝廷的意思,是要在这里兴办大型农场。”

“农场?”

“是啊,皇上的信里交代得很清楚。他说农业之所以获利较少,很大的原因便是生产过于分散,缺少集约化,以至于生产出来的东西,很多都在生产的过程中被消耗掉了。

待会为师会交给你们皇上亲自写就的集体农场运营规范,你们去了,按照皇上的意见,招募农业工人,进行集约化生产。”

“我们?老师,弟子要去哪里?”

“啊,是了,幼玄,你也是要外放。嗯,你的新职司是湖南布政司参政,兼长沙知府。”

“……原来如此。不过,嘿嘿,老师,汝玉去淮安就职,都有学校项目,弟子这边?”

“哼,都有,都有。长沙府一所中学,善化、湘潭、醴陵,各一所小学。”

“哈哈哈,多谢老师!”

“别急着谢,你去了之后,任务也不轻。”

“是,弟子请老师示下。”

“其一,湖南乃是新成立不久的省份,自建省以来,两次会试,只出了一名进士。所以你去了那里,教育是重中之重,这是皇上在给为师的亲笔信里,反复提及的一点。”

“是,弟子记下了。”

“其二,方山研究院医学实验室会派人跟你一起南下。皇上这次巡视天下,对长江流域的血吸虫肆虐深感不安,已经写就血吸虫防治指南一书,由方山医学实验室先在湖南推行。你去了长沙府后,要着力配合他们的工作。”

“弟子记下了,这血吸虫病,弟子早年也是看到过不少的,确实为害甚烈,弟子虽然不懂医术,但一定尽心竭力配合医生们做好防治工作。”

“嗯,这其三嘛,自然也是要推广集体农场了。长沙府湘江南北纵横,各条支流也水量充沛。再加上此时的湖南地广人稀,工业几乎没有,是最最适合开垦荒地,建立集体农场的。”

“弟子明白了,我大明早就是湖广熟,天下足。现在,湖北的农田已经开垦得差不多,要粮田的增量,还得着落在湖南。”

“便是如此。”袁可立伸出两只手,搭在了两位爱徒的肩膀上:“两位太守,国家这些年总体是兴旺的,但是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而你们,就是解决问题,为国家探索新路的先锋!好好去做吧,为师对你们的期许,可不仅仅是一郡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