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章 这是不期而遇(第2/2页)

九月三日,德里的总参谋部回电:同意侯赛因司令官的安排,已经催促先前出发的十个印度师加快进军速度,同时另外十个印度师也已经启程北上前往开伯尔山口作为后援。祝好运!

九月五日,在杜尚别的五个师还没有赶到的情况下。眼看城内乌土两族士兵的情绪已经处于爆发边缘的侯赛因,率领七个奥斯曼师和五万余乌土骑兵,开出了撒马尔罕,向西搜寻李自成、张献忠支队。

因为身处普遍对其带有敌意的异域作战,孙传庭集群的情报来源非常有限不说,也极为缓慢。所以,侯赛因的调整,他并不知道。这个时候,他率领的二十个步兵师的主力部队,还在老老实实的沿着吉萨尔阿莱山系,缓缓的前进。按照本集群后勤官员的计算,大军还需要大概半个月的时间,才能堆积起足够的后勤物资……

而在这个时候,东南数百公里之外,又一支明军,也慢慢的接近了这一块地势复杂的区域。

“上将军,前面打探的斥候回来了,列城方向,只有少量当地士兵驻守,未见到敌人的大军。”

“咦?运气这么好?难道是孙传庭已经将敌人的主力调走了?”

“这个末将就不知道了。”

“不管了,好不容易走出来,队伍里运输粮食的牦牛又死得差不多了。赶紧的,让打头的曲多嘎带着他的师把列城给我拿下来!注意,战果多少不重要,但一定要打快!千万不能让对方点火烧了仓库,我要里面的粮食!”

“得令!”

按照大明枢密院的部署,满桂这个集团军,下辖五个师,7.5万人。

这支部队里,有三个师是传统的大明步兵师,有一个是上次征印,因为作战勇猛,得到大明军方一致认可的廓尔喀师。还有一个,则是全部由藏族青壮组成的高原师。

大明进入雪区已经十多年了。驻藏大臣换了三任。但是军方的最高长官一直都是满桂。

这么多年下来,大明已经彻底的消灭了这里的农奴制,确立了金瓶掣签制度。大明在把这里的教权做出极大限制的同时,也因为解放了这里的一百多万农奴,得到了这里的百姓发自内心的拥护。

所以这一次满桂从雪区出兵,不光后勤保障上得到了全雪区百姓的鼎力支持。便是在这里的征兵也非常顺利。最后精挑细选后,干脆的组建了一个纯粹由藏民组成的高原师。

一路之上,这个师担任先锋,逢山开道、遇水搭桥,全师没有任何人有高原反应。非常顺利的就引导着大军走过了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以至于满桂集团军加入战场的时间,比孙传庭预计的时间,整整提前了约半个月。

总之,九月十五日,满桂集团军顺利拿下列城,进入了克什米尔地区——欧奥联军第一集群被孙传庭集群牢牢的吸引在了撒马尔罕附近。整个克什米尔,现在几乎都是空的。

“哎,这个列城没有敌军,让我们顺利拿下并得到足够补给呢,好是很好,可是下一步,我们是向南还是向北呢?”

“上将军的意思是?”

“是这样啊,因为咱们没有那个邸报里通报过的,欧洲人研发出来的可以不需要电线就能千里传音的无线电。所以这会儿北方的孙传庭、南方的皇上、曹文诏打得怎么样,我们只能完全靠猜。所以,到底是向南还是向北,本将心里定不下来啊。”

“上将军,末将觉得应该向北。”

“哦?为何如此说?”

“按照出发前枢密院送来的欧洲情报,这西贼在印度半岛也是准备了百万大军。末将觉得吧,虽然这次皇上御驾亲征,肯定势如破竹。但那到底是一百多万人呢,要打穿半岛,估计也不是短时间能够办到的。我们这会儿南下,虽说也能调动敌军。但咱们毕竟人数太少,说不得,浪花都没溅起来一点,就被敌人给围起来了。莫不如,我们先向北,先想法联络普什图人。然后带着他们跟我们一起去找孙传庭。要是我们两军能够回合,那,五十多万大军再一起南下的话,就能为皇上那边提供足够的帮助了。”

“老孙你说得在理,那就这么办,全军休整两天,然后向北。那个,曲多嘎,派出斥候……王千户?怎么了?”

“报~上将军,诸位将军,我们锦衣卫刚刚审讯完这里的城主。对方交待,大约三天前,有一支小规模的印度本地军队来此征粮。据这支军队带兵的军官说,他们一共十五万部队,正要北上支援撒马尔罕方向的奥斯曼人。另外,那位军官还说,这次印度军团总共二十个师,三十万人。除了他们前面的这十五万人外,后面的十五万人,也要去镇守开伯尔山口。所以,要求整个克什米尔地区,包括列城在内,都要再准备一批粮食……我们之所以这次收获颇丰,就是这批粮食是给后面那十个印度师准备的。下官通过审讯记录大致估算了一下时间,如果这位城主不是故意撒谎存心误导我们的话,那印度人的第二批次部队,大约还有十二天左右的时间会到达开伯尔。”

“咦?哈哈哈~看来孙传庭在北边打得不错啊。好家伙,这欧洲的白皮是得多大胆,还敢启用印度本地人当士兵?又是有多白痴,这会儿才派兵去守开伯尔?命令,前令取消,先不北上了。全军向西,我们去抢占开伯尔的张巡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