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和印度有什么关系?(第2/2页)

而裙边红不红跟籽的成熟度有关系,成熟度高的裙边就红成熟度不高的裙边是白的。

还比如修底座。

需要把底部磨平这样莲花才能站稳,注意平衡这也是矫型的关键,底座磨不好,莲花摆放的时候就会偏向一边不太好看。

因此,一件这样的手串,卖几十元,算是合理的,毕竟是纯手工弄出来的。这种东西,暂时没有机器加工,不像珠子,现在市面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珠子,都是车出来的,也就是网络上经常有人调侃的“车主子”。

这个小摊,卖的都是小工艺品,最让华仔不可思议的,算是那几双筷子。

有人要说了,筷子也是手工艺品?

不错,而且还是杭城的特产之一——天竺筷!

“老板,您这筷子也卖?”华仔还是忍不住调侃。

鉴宝方面没什么存在感的小高,这时候说话了。

“华哥,那是天竺筷,我们这的特产,也算是工艺品的,你看,筷子上有雕刻的。灵隐寺那边,还有筷身饰有云头雕有佛像,听说买得很火,香客都很喜欢。”

眼前的天竺筷,七寸六分的筷身上,出现了十二生肖、西湖十景、祥云、中国传统波浪纹的烙花,筷头也改换成三潭映月的形状。方寸之间,凝聚气象万千。

温文浩也是本地人,听小高这么说,他都有点脸红了。

杭城的寺庙有很多,其中不少,都是圈起来收费的。这种事,不能说是他们这里的特色,但他们这里确实很多这种现象。

尤其是灵隐寺,商业化太严重了。

“这筷子,和印度有什么关系?”华仔愣了,天竺让他立即想起印度。在古代,印度不就是天竺吗?

难道说,这种筷子,一开始是印度传进来的?

不对吧?印度佬都是用手吃饭的,没听说过用筷子。

胡杨白了他一眼:“制作这些筷子的竹子,来自杭城的天竺山,和印度没有一毛钱关系,印度人会用筷子吗?”

直播间的观众听了,都笑起来。

刚才,听到天竺两个字,他们也不由自主地想起印度。所以华仔的反应,其实也代表他们不少人。

如今的天竺筷,用纤细的实心竹制作筷身,熨上字、画,有山水、花鸟和西湖风景等花版,颜色有红、白两种,并镶有银头、牙头、骨头、珠头等,以作装饰。

总之,做得很华丽。

“这是大师收藏款,你们要不要来一双?”摊主问道。

温文浩等人齐齐翻白眼,神他妈的大师收藏款。

外地人不知道,他们本地人难道还不清楚吗?所谓的大师收藏款,都是骗一骗外地游客的。

事实上,这些旅游纪念品的猫腻,不止他们这里有,全国各地都是一个德性。

“咳咳!我们几个都是本地人。”申屠信感觉有必要提醒一下这个老板,不要吹得太过分了。

摊主一听,脸上一丝尴尬都看不到,很自然地收起那大师收藏款的天竺筷:“今天的天气可以。”

直播间的观众差点没一口口水喷在屏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