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第2/3页)

【要不然我喝醉了,怎么可能说出这种屁话?】

【狗子看起来不像说谎,他不会真信了吧?】

【信了……就信了。】

【有便宜不占王八蛋。】

谢郬果断改了话锋:

“这些话臣妾一字一句都记得,说的时候还没醉,自然算不得醉话。”

高瑨欣然问:“那都是真的?”

“如假包换。”谢郬点头。

高瑨展颜:“那你再对朕说一遍,一个字都不许错,说对了,朕就信你不是醉话。”

谢郬暗自翻了个白眼:

【真够麻烦的。】

【狗子不会以为他刚说过的话,我会复述不出来吧?】

【老子的记性可是很好的!】

“陛下玉树临风,乃臣妾生平仅见的美男子,谢家一世为臣,永远永远效忠于陛下。”谢郬轻松复述。

高瑨见她停下,不禁催促:“后面还有一句呢?”

谢郬回想了下,最后一句好像有点说不出口。

“你忘了?需要朕提醒你吗?”高瑨问她。

谢郬赶忙摇头表示不用,被良知压低了头,囫囵不清的飞快说道:

“永远永远不离开陛下……”

话音刚落,谢郬就被高瑨拥入怀中紧紧抱住。

这是谢郬始料未及的,她下巴枕在高瑨肩膀上,感觉着高瑨抱她有多用力,勒得她后背生疼,他的声音几乎是贴着谢郬的耳朵传入她的耳朵:

“这可是你亲口说的,若敢骗朕,朕上穷碧落下黄泉也会向你讨回这笔账。”

谢郬忍不住目光飘移,看东看西,就是不敢应声。

高瑨察觉到她的心思,继续催问:

“听见没有?”

“啊?哦。”谢郬喉咙口忽感哑然。

高瑨将她松开,正视于她:“哦什么哦?正面回答朕,有没有听见朕的话?若是朕以后发现,你未兑现先前的诺言,朕绝不会放过你。”

大约是高瑨的神情太过认真,将谢郬震慑到了,在他的目光威压之下,谢郬匆匆点头:

“听,听见了。”

得到谢郬的回答,高瑨面上笑容再现,重新把谢郬拥入怀中抱着,但这一次温柔许多。

谢郬总觉得好像有哪里不对劲。

接下来的几天,这种感觉就更严重了。

高瑨只要一有空,就会到凝辉宫来陪谢郬,陪她钓鱼,陪她看书,还让御膳房给她送很多好吃的。

不仅如此,只要高瑨在场,谢郬一抬手,水杯就立刻送到她手里;一咳嗽,背后就会有一双热乎乎的手掌给她拍背顺气;钓鱼累了,一锤腰,双脚就立刻离地被横抱而起……

这无微不至的照料,让谢郬一度以为她才是皇帝。

而且,就算她是皇帝,也享受不到另一个皇帝如此殷勤的对待吧?

而每每谢郬问高瑨怎么回事,他却又什么都不说,把谢郬弄得是云里雾里,惶惶终日。

当然惶惶了。

试问一个从前对你没啥好脸的人突然像变了个人似的对你体贴入微,就问你怕不怕。

变态杀手在成为杀手之前,首先就是从变态做起的呀。

还好,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押送安格部落几个被俘首领的武威军回京了。

高瑨下令,令刑部和兵部与武威军的押送人员核对交接,把俘虏直接关进了兵部大牢,于三日之后夜举办宫宴,既是庆功宴,也是接风宴。

而就在武威军押送俘虏回京之后的第二天,北辽使团也抵达京城,向礼朝陛下献上出使礼品,等待召见。

来的是北辽的大皇子拓跋阐和六皇子拓跋延,他们的出使文书早在几个月前就已经向礼朝递上,没想到会与押送俘虏回京的武威军撞上,算是意料之外的。

但人家既然到了家门口,又是礼数齐全,断没有将人拒之门外的道理,高瑨派出礼部与鸿胪寺接待北辽使团。

北辽使团的两位皇子得知赶上礼朝的庆功宴,竟异想天开的提出想要出席。

这个消息让文武百官摸不着头脑。

纷纷觉得北辽来的两个皇子脑子是不是有问题,我们这场庆功宴,庆的是我方武威军打赢了北辽安格部落的侵犯,还抓了你们的几个首领回来当俘虏。

这种场合用膝盖想也知道肯定是群情激昂,少不了要骂那么几句北辽狗贼无耻的话,他们身为北辽皇子居然想要出席这宴会,那到时候我们是骂还是不骂呢?

不骂吧,感觉庆功宴缺点意思。

骂吧,又好像有那么点不礼貌,万一骂的太狠,两个皇子不堪受辱,哭着鼻子回去告家长,然后他们老子一怒之下起兵进犯,那不是又要打仗了?

左右为难。

可人家既然客客气气的提出了要求,我朝又是礼仪之邦,尽管很多人觉得不合适,但也没有更合适的理由拒绝他们,只能应承。

**

当天宫宴,群臣荟萃。

三品以上的官员皆需入宫赴宴,规模甚是庞大。

今天的主角自然是战场上的英雄——能征善战的武威军部分将领。

谢远臣自回京后便一直留在京城养伤,今日出席宫宴的武威军将领皆是随他一同入宫的。

苏临期是个二十多岁的俊美青年,稍微收拾一下就是个斯斯文文的白面书生模样,尽管边关风沙苦寒,烈日酷暑,但似乎对他这副皮囊的影响不太大,跟其他入殿的那些黝黑粗犷将士们站在一起,完全就是两种画风。

他从容不迫的随在谢远臣身后,安静的听谢远臣与朝臣们介绍他,一圈下来,大多数人都认得了镇国将军身边这位有为的青年姓甚名谁。

太和殿中的大臣越来越多,大家热热闹闹的凑在一起寒暄说话,气氛热热闹闹的,不时传出朗笑之声。

宫人的一道吟唱声将太和殿中的言谈声都压了下去:

“北辽大皇子、六皇子驾到。”

这一声高亢的介绍,直接让太和殿中的热闹气氛降至冰点,众大臣惊讶之余,纷纷将目光投向太和殿外。

很快就看见一群身穿北辽宫廷服饰的人从殿外走入,为首的是个膀大腰圆的壮汉,只见他穿着华丽的北辽服饰,头上手上皆珠光宝气,比贵妇打扮得还像贵妇。

蓄着半长不短的虬髯,毛发旺盛,不似中原人黑发黑须,他的毛发褐中带金,个头虽然不高,但配上他的体格,却颇有北地蛮熊之姿,踏进太和殿中门时,恨不得一人占去半边门槛,行走的肉山。

只见他用戴满金戒指的手捧着沉甸甸的肚子,捻了捻从鼻子里长出来的胡子,搂着一名身材婀娜,衣着暴露的华服美貌女子,昂首阔步行走在大殿之上,那美貌女子面上带着吟吟笑意,细腰如水蛇一般,行走间,腰饰随着她的步伐摇曳,定睛一看,那缠在腰上的竟像是一根极长的皮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