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第2/3页)

这些道理,只要稍微动动脑子就能想到,所以,高玥很快就把心里的那份奢望给遏制下去了。

刚刚升起些许希望的眼眸也瞬间黯淡。

自嘲一笑后,继续盘腿在笼子里坐好,平静的看着斗兽场中的最后一场殊死搏斗。

输赢看起来和他有关,但……也只是看起来。

最后一场确实很艰难。

北辽选出来应战的二十七个勇士每一个都能以一挡十,就算是礼朝这边在精力最旺盛的第一轮遇到他们,打起来都未必能赢得轻松,更何况是现在。

所以,在开场没多久之后,礼朝这边十六人便剩下十三人。

【这么打下去不是办法。】

谢郬在心里对高瑨说话:

【他们都没什么力气了,苏临期腰上的伤口估计裂得挺严重,血都溢出来了。】

【让他们都下场,我和你两个人打吧。】

【他们二十七个人,同时围攻两个人的时候,他们就发挥不出二十七个人完全的力量,总有人要被挡在后面。】

【到时候我负责吸引,你负责打,我让你打哪里你就打哪里,反正别人听不见,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偷袭,你觉得怎么样?】

高瑨一脚踢开砍向苏临期的刀,对谢郬回了句:

“好!”

应声过后,高瑨对其他人命令道:

“其他人全都下场,这是军令!下去——”

苏临期等没料到高瑨会下这个命令,不过他们的体力已经到了极限,再加上身上的伤,就算继续在台上待着也不过是多撑片刻,意义不大。

看高瑨和谢郬两人配合无间,显然已经有了新的战略,苏临期不敢耽搁,领着其他人下场。

观看台上一片哗然,谁能想到礼朝那边会在这节骨眼做这种要命的决定,他们是想死得干脆点还是怎么的?

就北辽那些勇士的体格,二十七个人像山一样占据了大半斗兽场的场地,就算是第一轮上场对朕,礼朝这些年轻的后生们都未必能赢,何况是现在这种强弩之末的情况。

他们竟然想用两个人对战二十七个!

异想天开!

找死!

各种想法在众人的脑中不断闪过,那些原本坐在坐席上等待结果的诸国使臣们此时也纷纷围到栏杆边上,想更清楚的看看斗兽场中那两个不知死活的礼朝护卫怎么惨死。

但很快的,他们发现自己好像想错了。

礼朝的那两个护卫在这一刻仿佛成了同一个人,两人动作配合度极高,杀人的动作和方向就像是彼此腹中的蛔虫一般,丝毫没有接不上或掉链子的情况。

而斗兽场中,北辽的勇士有二十七个,个个五大三粗,壮硕如山,可因为聚在一起体积过于庞大,这二十七个勇士根本没有办法同时对两个人下手,这样一来,北辽勇士团的战力就瞬间被削去了一大半。

谢郬和高瑨互相配合着,谢郬打头阵,利用轻灵巧妙的轻功,吸引要攻击的对象,不过谢郬的假动作非常多,有时候对方觉得她马上要攻击自己了,谢郬却又忽然改变了目标,而最可怕的是,无论她怎么天马行空的改换目标,她身后那个剑法凌厉,掌法狠辣的人都能跟上她的思路。

两人用的全都是一招毙命的招式,专攻要害,手起刀落,不带半分犹豫。

这种配合无间的打法堪比人剑合一,杀伤力巨大。

于是打着打着,斗兽场上北辽的二十七个勇士,一批一批的倒下,两人从头到脚都被血染红,不过亲眼目睹过这一场令人战斗的人都知道,他们身上的血大多都是别人的。

等到北辽最后一个勇士倒在他们面前,两人才气喘吁吁的停下打斗动作,完全发软脱力,依偎着坐下。

这逆天的结果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想。

礼朝随随便便的使臣护卫队都是这种以一挡百的高水准吗?

他们用仅有的二十七个普通护卫,对战了八个国家,两百多精挑细选出来的精锐勇士,最后居然还赢了!

礼朝……这么强的吗?

此时此刻,所有人的内心是震撼的,不仅仅是对这二十七人的使团护卫队震惊,更加让他们震惊的是和礼朝整体实力的差距。

有那想得深远些的人已经开始后怕了。

幸好礼朝的护卫队赢了,如果打到最后一局,他们被北辽的勇士团干掉了,等到这个消息传回礼朝,礼朝皇帝派出强兵讨伐的话可如何是好。

毕竟他们可是连普通的使臣护卫队都这么厉害,正经的军队岂非更加惊人?

**

斗兽场上的结果出来之后,很快被送到宴会殿中。

北辽汗王身体不济,没有去斗兽场观战,而是回后宫休息,等结果出来后再行出面。

倒是隋、汪两位大人率先得知结果。

传话的北辽宫人简短的一句‘你们赢了’,就把隋、汪两位大人弄得喜极而泣,情不自禁抱在了一起痛哭流涕。

传话的北辽宫人觉得他们太夸张了,然他们不懂隋、汪两位大人此时的心情——

总算陛下没出意外,他们俩的命也能保住了。

**

北辽汗王得知结果后,再出现在大殿时脸色是铁青的。

尤其看向脸色同样铁青的拓跋钊时,简直要把‘你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废物’的表情宣之于口了。

诸国使臣浩浩汤汤的归位,但比起前往斗兽场时的意气风发,此时的他们犹如被霜打的茄子,再也抬不起头。

高玥被人从笼子里放出来,带到大殿之上。

他漫不经心的向礼朝使团的方向扫过一眼,没看见在斗兽场中拼杀的那些护卫,只有两个之前慷慨激昂说话的文官。

按照先前的规定,汗王亲口承诺,只要礼朝的护卫团能在斗兽场中斗胜了八国,这位礼朝的质子就归还给他们。

不等隋、汪两位大人提及此事,拓跋钊便率先上前对汗王回禀:

“大王,此子万万不可归还礼朝。”

诸国使臣中有人听到拓跋钊此言便发出一声嗤笑,不用开口说话,凭一声笑就能让人明白有多不齿拓跋钊这番毫无信用,出尔反尔的行径。

汗王今天算是丢脸丢到家了。

拓跋钊再三和他保证,一定会将在礼朝那儿失去的面子讨回,还说礼朝的质子如今已经被他收为己用,愿意配合他们将礼朝使臣团一网打尽。

可现在看来,这一切保证都只是个笑话。

汗王当然也不像归还礼朝质子,可这么多双眼睛看着,这么多只耳朵听着,他一把年纪了,要脸,终究做不到像拓跋钊那样连出尔反尔都很坦荡。

“大王,人贵重信。若连君言都不可信,又如何叫人信其他?”拓跋延上前劝说。

拓跋钊立刻攻击:“大王,您看见了吗?六弟处处维护礼朝,定是与那礼朝皇帝达成了什么不可告人的协议,他此举与通敌卖国,又有何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