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第2/3页)

两人无声大笑。

低素质船老板怒骂乘客,而且把锅都扣洋人头上,让他们世界大战去吧。

史密斯勃然大怒,吼道:“你们是几号房的?”

这一声可比方才两人的动静大多了。轮船舱房之间本来隔音就一般,片刻之后,就听到史密斯邻房的乘客嘟囔着抱怨,让不让人睡觉了。

史密斯听那邻居也是个美国人,不好再发火,随便道了两句歉,又打哈哈说:“反正船坏了,明天估计还得抛锚,白天有的是时间休息。”

两位邻居隔着板壁互道晚安,又先后进入梦乡。

林玉婵朝下面虚踢一脚,跟着苏敏官推门入舱,下了楼梯。

忽然,她脚步一滞。

苏敏官听到身后异响,不回头,问:“阿妹?”

她摇摇头,直到回了苏敏官的舱房,才关上门,若有所思地看着他。

“那个史密斯,”她轻声问,“为什么那么笃定这船明日修不好?”

苏敏官才将斗篷外套挂墙上,点上灯,闻言一怔。

林玉婵又说:“有人往蒸汽机里丢铜钱,我们都以为是中国人迷信。可真正迷信的愚夫愚妇,又怎么会专门找到轮机室,钻到最深的地方,特地把铜钱塞到蒸汽机的最致命的软肋里呢?”

苏敏官眼中闪过微微兴奋的光,好像又遇到什么陌生的挑战。

“第一,史密斯是种棉花的,不是机匠工程师。他不懂机械结构。”他一面铺床一面说,“第二,头等舱洋人每晚有自发酒会。我问过船副,史密斯每日定时出席,轮机出问题的那段时间里,他一直在试图勾搭一个英国太太。”

“史密斯有个对他惟命是从的女奴,没人会特意留心她去哪。”林玉婵不甘示弱,目光炯炯地接话,“史密斯是美国人。旗昌洋行是美国洋行。这艘船最初是从旗昌洋行买的。旗昌洋行肯定清楚轮机船体的具体构造。”

苏敏官舔舐唇边的一点凝血,笑道:“猜测太多,证据没有。我加派两个人守着轮机室便是。”

他去隔壁盥洗室。出来时,已换了一身干净中衣。

“现在休息。”

俯身揽过床边的姑娘,打算嘴唇上再啄一口。

她却飞快地逃到床铺里面,抄起《国富论》挡在脸上,义正辞严地说:“每日功课还没做。”

苏敏官轻微冷笑一声。

进了房就不让他亲,每天变着花样拖时间,总要弄到困得不行才睡觉,她那点小心思留着干点什么不好,全用来防着他了。

他要是真自甘堕落,她防得住吗。

他顺势躺她身边,扯张帕子盖住眼,很懒散地说:“你自己进步吧。我困了。”

林玉婵一愣,再看看书页,登时打了个大呵欠。那上面一行行英文顿时变成小蜜蜂,在她眼前旋转飞舞。

她讪讪放下书,待要熄灯,又忽然想起什么,轻轻捏捏苏敏官的脸。

“苏老板。”她打着呵欠说,“安庆义兴茶栈,以前你说过,是八百两银子收归公有的?”

听到身边人“嗯”一声。忽然翻身而起,乘虚而入,手帕飘落在地上。

“唔……”

她头脑空白一刻,推他胸口。

苏敏官一触即退,心满意足地抿着嘴唇,看着她轻笑。

方才那股邪性的心境已经过去了。他头脑清明,低声回:

“就是个长江上下游的联络点,花点钱维持着……怎么?”

过去也曾问她,要不要接收他们的茶叶生意。当时容闳正失踪,林玉婵每天哗啦啦往博雅贴钱,哪有闲工夫考虑扩张。

现在她终于想起来了。

林玉婵见他没有再侵犯的意思,慢慢没那么紧张,见他又吻下来,闭上眼。

仿佛有意炫耀定力似的,这一回,又轻又温柔,不带太多的欲念,鼻尖蹭她鼻尖。

她还不太适应这个谈正事的姿势,红着脸,偏过头,才说:“徐汇茶号虽有一些现成的毛茶货源,但那毕竟不是我自己经手建立的供应链,能收到的茶叶数量也取决于天时地利,每年波动很大……”

如果能在内地产茶区,有一个专属于博雅公司的毛茶收购点,能节省巨量成本和时间。

不少大茶号、甚至出口茶叶的洋行,都在内地设立了专门的办事处。博雅要和它们竞争,不能只靠在上海打价格战。

“我趁问路的时候,粗略看了一下,生意框架很不错,而且有安徽内地毛茶的供货资源。”林玉婵认真讲,“只是由于战乱封锁,这才生意清淡。如果交给我,就能连接上海以及外洋的客户……”

苏敏官微微一笑,扳正她的脸,又啄了啄她唇角。

“可以。茶栈生意归你,换博雅商牌。义兴联络点可以移到码头,我刚刚在那里买了泊位。”

林玉婵没想到他答应这么爽快,一瞬间产生了些许“钱色交易”的疑惑。

但有便宜干嘛不占,于是赶紧点头。

“谢谢”两字还没说出来,苏敏官懒懒散散地继续道:“不过眼下战事快结束,内地茶货大有前途,安庆义兴茶栈如今可不止八百两银子身价了哦。”

林玉婵小小的“哼”了一声。

就知道没那么容易。

苏老板资财过手,岂肯原样奉还,必定是要从其中薅一圈羊毛的。

她问:“要多少钱?”

苏敏官低声轻笑,又拉过她的手,亲一亲手背。

“本舵主管不得那么多鸡毛蒜皮。”他目光炯炯,摆着架子说,“明天你去和他们谈。谈出多少,算你本事。只是别忘了,轮船十点钟准点出发。你要是耽搁了,自己找地方住,我只能回程再来接你……”

他想了想,将她手指放嘴里,轻轻咬一口,很记仇地补充:

“徐建寅徐公子,应该会收留你的。”

-----------------------------

-----------------------------

桌上的怀表滴答响。安庆义兴茶栈的两个负责人——刘大胆和李铁臂,并排坐在茶桌一头,警惕地看着桌上那枚不断走动的怀表。

安庆没开埠,上一次有个洋人传教士误入城里,还是十几年前。洋货自然属于稀罕物,这怀表更是精工细作,镀了铜,浑身金灿灿。听说调校得准了,可以跟紫禁城里的铜壶滴漏分秒不差。

表盘上的指针缓缓移动,指向早晨八点十三分。

茶座另一头,穿青色长衫的年轻姑娘神态温柔,然而语气沉稳,甚至有些强势迫人。

“这里是博雅公司的基本资料和客户名录,这是商标和样茶。两位还有什么问题吗?”

两人相互看一眼,又看看桌上苏敏官的手写便条,犹豫着摇摇头。

刘大胆:“都……都说清楚了。没有问题。”

便条里说,允许他们交易茶栈。底价一千两归公,余下的归他俩,算是补偿他们这么多年投身会务、坚守岗位之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