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出征(第2/2页)

薛钊在信中西安是套了一下近乎,然后直奔主题,说起了安国朝廷的情况,告诉他安国各州刺史并不愿意接受萧祎的调度,甚至今年元旦萧祎要求各地刺史进京述职,除了萧祎的亲信,其余人都没有去。

薛钊还提到了萧祎征兵一事,虽然不如预期那么顺利,他们也依旧征募了七万新兵,并且完全部署在建业周围。

薛钊在信末还表示,如果裴凛之和萧祎真打起来的话,他会依旧坚持不出兵,梁州刺史也表示不会出兵攻打江州。

裴凛之看完信,说:“去看镇北王回来了没有,请他来我这里,有要事相商。”

很快,萧繇便到了:“什么事?”

裴凛之将信递给萧繇,萧繇匆匆看完整封信,抬起头说:“这是谁写来的?消息可靠吗?”

裴凛之说:“原崖州刺史薛钊,现在为雍州刺史。消息应该属实。”

萧繇说:“这信中的意思是,北边那些刺史都不听从萧祎的调遣?他们反了萧祎的水?不对,更像是在观望皇兄和萧祎,看谁有优势便支持谁。”

裴凛之颔首:“恐怕是如此。这些刺史都出自世家大族,他们素来有着很强的政治嗅觉。估计是萧祎不符合他们的利益,不打算支持他了。”

“这下倒是给我们省了不少事。也就是说,我们去攻打建业的话,他们不会出兵支援呗?”

“应当如此。”

“真是这样吗?你觉得薛钊的话可信吗?”萧繇还是不太放心。

裴凛之想了想:“我以为薛钊的话应当可信的。”当初薛钊离开崖州的时候,也是处处暗示,如果将来萧彧要重返北边,他是愿意支持的。

萧繇捏着下巴,在屋子里走来走去:“能算出萧祎现在共能调动多少兵力吗?”

裴凛之说:“建业城中原有驻兵五万,去年还从附近各州调了将近三万过去,加上扬州、吴州与兖州的兵力,再加上今年新征集的七万新兵,他依旧还有二十几万兵力。”

萧繇说:“关将军在永嘉那边拖住了对方三万多兵力,已经替我们减轻了不少负担。”

裴凛之说:“我现在赶紧写信给陛下,跟他汇报这个情况,问他我们是打还是继续守。”

萧彧接到裴凛之和薛钊的信,和闵翀一起商议了许久,最后决定主动开战,抢占主动权。跟随这封信一起出发的,还有已经被改造好的四万俘虏。

他很少留用水师原来的将领,而是根据改造表现从俘虏中提拔基层将领,用原军中的人马去统领那帮军队,效果异常好,这样的将领也会对萧彧忠心耿耿,不会临阵反水。

太初四年初夏,裴凛之率领十五万雄师自赣江边登船,顺流而下,出鄱阳湖,入长江,直奔建业城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