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为大明设计的新体系(第2/2页)

这些事情,张明伟就不操心了,就由堵胤锡等人去忙了。

如此种种,最终的目的,都是保证大明人口能尽快增长,为大明争霸全球提供人力,同时也是造福大明百姓的事情。

不管是皇帝,还是其他人,在利益上就都是一致的了。

因为要成立医学院这样的书院,最终商量的结果,就是大明京师书院改名,改为大明京师大学,下面再分医学院,物理学院等等;而之所以是大学,就在于还要设立大明京师中学以及大明京师小学。

当然了,这个学问体系的设计,自然也是张明伟的提议了。要别人,也想不出大、中、小学来。

可以说,这段时间内,张明伟就扑在大明体系的设立上了。先是医疗体系,然后便是求学的体系,以后会有更多!

从某种角度来说,古代是没有求学体系的分层,跟着一个老师学了之后再去跟一个学问更好的老师学这种。

根据年龄和所学知识的体系来分为大、中、小学,这更容易大批量的培养学生,更大可能性地普及教育。

可以说,这些都是张明伟的新学,也就是后世的科学技术在这个时代的一种体现。

按照张明伟的打算,等这一步实现并实行一段时间之后,再去和科举对接起来,比如说小学升中学,可以是童生;而中学升大学可以是秀才。至于大学阶段,那就再去分举人和进士好了。

这么一步步地做,就容易被人接受,水到渠成;如果是一步到位,直接说要把新学纳入科举,就和四书五经一样考试,就会让原有的读书人抵触。

从张明伟这个角度来说,他实施的新政,也就是对旧有制度的革新,都是尽量减少阻力,最好是能皆大欢喜的状况。实在不行,有根本利益冲突的,那该来硬的也就再来硬的。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新学极大地损害了曲阜孔家。

要想让曲阜孔家拥护新学,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双方冲突的结果,便是没了曲阜孔家了。

而在张明伟一心扑在这些事情上时,京师或者京畿之地的舆论变化,却是超出了他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