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0章 欧洲人的如意算盘(第2/2页)

有记载,在1863年,伤寒席卷工地,许多民工猝然死去。

还有,在1865年,工地爆发霍乱,大批民工死亡,以至连送病人去急救站的人都找不到,也无人去处置工地上死去的民工的尸体。

为修建苏伊士运河,一共死亡了大概埃及12万民工,平均每千米就死亡738.5人。

而在这个位面上,大明挖掘苏伊士运河,虽然用得是战俘,免去了工资的付出,可是总体上投入的财力物力,却远比原本历史上的公司要多。

这和大明一直传承的理念有关。并且中国人都讲卫生,注重防疫。

倒不是说大明比那些欧洲人更有悲天悯人之心,而是不把战俘当人的话,很快就死完了,去那里找劳力?

要知道,战俘可是最好的劳力,一个个都是身强体壮的,并且因为军队的关系,组织力上也很强。

为此,大明从国内,洞吾等地,运去了很多的番薯和土豆,不计较营养,至少给他们吃上东西能有体力干活。并且给出承诺,只要在开挖运河的过程中,表现良好的,可以成为大明的百姓,或者释放回国。

至于表现不好的,那就对不起了,只能往死里用,用到死为止了。

为了挖掘工程的顺利,各种机械也一起上阵。挖掘机,铁轨,等等。

也是如此,这个位面上挖掘运河的进度,远比原本历史上要快。

当然了,死人也是免不了的。但是,也没多少人在意。

大明的这种挖掘付出,确实非常消耗物资。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奥多西奥亲自押送大量的粮草物资赶到苏伊士运河的北段时,明军这边,都是大为欣喜。

孙传庭原本是在忙着整个中东的事务,可以说非常地繁忙,但是听到这事之后,也立刻抽出时间,传令接见提奥多西奥这个藩属国国王。

提奥多西奥接到命令之后,二话没说,立刻沿着挖掘中的苏伊士运河,骑马赶往苏伊士城。

一路上,他自然见识了热火朝天的工地,心中非常地感慨。也只有大明,才有这种组织力,竟然这么快就挖掘了一大半工程了。

这么想着,他去见孙传庭时,就更加恭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