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更新(第2/2页)

于是乎接下来整个饭桌上就只能听见于大嫂和于三嫂热情张罗的声音了:

“大伯娘,你快尝尝这个鱼的味道怎么样?看看我的手艺有没有见长?”

“四婶,这个肉可是照着你上次教我的做法学着做的,还行不?能入口不?”

“堂嫂,我给你盛碗汤,这个味道鲜。”

……

有招待的,肯定就有回应的:

“老三媳妇不错,手艺见长了不少。”

“怎么不能入口?好吃的嘞!我今天可是吃了不少。”

“客气了、客气了,味道实在不错,我自己来就行。”

……

眼瞅着桌上的热闹都被于大嫂和于三嫂带走,于大娘面上笑容不变,直接给许小芽碗里又夹了好几筷子肉菜。

至于于大嫂和于三嫂心下打着的小九九,只要不伤大雅,于大娘并不会阻拦。到底是大过年的,还有这么多亲戚在,和气为贵。

再者说,于大娘想要的早在饭菜上桌前就已经达到了。此刻饭桌上的这些夸赞有就听着,没有也不会影响大家对许小芽的好印象,她又何必生气?

一众长辈各个都是人精,不管于大嫂和于三嫂说什么,于大娘才是于家正儿八经的当家人。没看见于大娘正在亲自往许小芽的碗里夹菜?于大嫂她们三个嫁进门这么多年,可从来没有这般待遇。

归根到底,许小芽才是于大娘的心头肉。于大嫂三妯娌啊,只怕日后都只能老老实实往后站咯!

“娘,咱家今日不走亲戚的吗?”虽然不是很想主动跟王大娘说话,可隔壁实在太热闹,许如心不禁有些眼馋。

特别是于家一众亲戚纷纷夸赞许小芽的话语源源不断的传过来,许如心更是难以忍受,只觉得所有人都在嘲笑她之前的有眼无珠。

“不走。”王家在上米村的亲戚不多,就只有几户。不过大家都各过各的年,等到大年初三以后才互相走动。

这个规矩倒不是王家的规矩,而是王大娘自己这些年渐渐跟亲戚疏远走动之后,大家一致默契的拉开了距离。尽管看在王锦言这个读书人的情面上,彼此之间的走动并未彻底停止,但也确实大不如从前了。

“啊?”即便许家的家境不如王家,可许如心在下米村的时候也不至于连大年初一都没有亲戚走动。除了许小芽因着不讨喜才会被独自留在家里,许如心可是每一年初一到初五都到处走动且备受欢迎和追捧的。

王大娘却是懒得理睬许如心了。

跟许如心不同,王大娘是真的不喜欢跟那些亲戚走动。先不提这些亲戚对王锦言没有丁点的相助之力,单是那些太过粗/鄙的寒暄和客套,王大娘就不想应和。

像此刻隔壁于家传来的那些不走心夸赞,听着就不觉得虚伪吗?反正王大娘自己不喜欢,也不准许她的儿子被这种无知愚昧的亲戚围绕。

这样的道理,王大娘当然不屑跟许如心解释。

更甚至因着许如心一头雾水的反应,王大娘看向许如心的眼神更多了几分鄙视,俨然将许如心跟那些她尤为看不上的亲戚们视为一类人了。

全然不懂王大娘为何不愿意跟家里的亲戚走动,王大娘又故意不愿意跟她多说,许如心被逼无奈,只能转头求助的看向王锦言。

王锦言听了夫子的告诫,是打定主意这个春节要潜心温书的。加之对许如心太过失望,王锦言而今对于家里的任何事情都不会过问,也不会投注丝毫的心神。

毫无疑问,此刻许如心看过来,自然不会得到丁点的回应。

一时间,许如心就尤为尴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