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更新(第2/3页)

“可以。只要你们自己能赚到银钱,就能继续读书。”于书楷一视同仁,对家中子侄从不偏心,“当然,你们到时候如若能说服你们自己的爹娘继续供你们读书,我这个四叔也管不着。”

“那肯定不会。四叔你说不供我们读书了,我们爹娘肯定也不会管我们的。”于家三房的一对双胞胎嘿嘿笑道。

四叔在他们家的威信还需要质疑吗?四叔说的话,他们爹娘百分百听从。四叔说不供他们读书,他们爹娘肯定立马撒手不管,理都不带理他们的。

还别说,于大嫂他们确实是这样想的。而今虽说家里条件好了,但也不可能任由这些孩子随意糟蹋银钱不是?真能好好读书,像于书楷那样考取功名,他们肯定不会拦着。

可若是读了十几年都读不好书,那就没必要浪费家里的银钱了。不想下地干活也行,跟着他们开铺子做生意,一样能养家糊口,反正不能厚/颜/无耻的一直吃家里的白食。

于老汉和于奶奶也觉得于书楷这个时间给的挺好的。要是搁以前,他们根本不可能把家里每一个孩子都送去私塾,顶多一房就一个名额,谁读的好就让谁读。哪里会像现在这样,明知道几个孩子读的都不是很好,还一个不落的全都供读到二十岁,不定要花多少银钱呢!

“看你们的样子,是都打算读下去了?没有想回家来玩的?”对于大宝几个孩子的反应,于书楷是有些意外的。

他自己最开始在上米村读书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偷懒,总觉得呆在私塾里很是烦闷,还会挨夫子的骂。不过那个时候的他,不读书就只能回家种地。比起挨骂,于书楷更讨厌种地,这才坚持了下来。

反倒是于大宝他们几兄弟,伴随着家里开始有了银钱,又从上米村搬来五水县,难免就长了几分少爷脾气。于书楷本以为,这几位小少爷会趁机耍赖,直接就嚷嚷着不读书了呢!

“啊?回来找谁玩?”于小四眨眨眼,下意识的反问道。

于大宝几兄弟也是一脸疑惑和茫然,不明所以的盯着于书楷。

对上几个孩子如出一辙的反应,于书楷先是愣了愣,随即忍不住笑了。

他差点忘了,这里不是上米村。在五水县,尤其是五水巷这种书香氛围尤为浓厚的地方,周遭几乎所有的孩子们都是读书识字的。

换而言之,于大宝他们而今身边能够接触到的小伙伴,大都是他们的同窗。就说他们自家堂兄弟,也都是如此。真要他们不读书了,回家反而变得孤单寂寞,也格外的另类了。

哪里像于书楷小时候,不读书的玩伴才是大多数,每日规规矩矩去私塾报道的孩子反倒是寥寥无几。

虽说只是氛围决定思想,于书楷却也很是乐见于大宝他们而今既定形成的观念。以于书楷而今的眼界,自然知晓多读书对家里几个孩子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

而且不单单是侄子们,就是家里几个侄女,于书楷也给她们请了一位女夫子,不要求她们学的多么诗情画意,但也要通人情、明事理。这些,都将在她们日后的人生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宝贵财富。

“当家的,真让他们继续读下去呀?”于大娘肯定不介意供自己的亲孙子读书识字。可明明就学不好,还非要浪费银钱去学,花的还是四房的银钱,即便是于书楷的决定,于大娘还是忍不住在私下里跟于老汉念叨了起来。

“读吧!”于老汉也是沉默了许久,才终于做出的决定。他也心疼读书浪费银钱,可真让于大宝他们回来,又能干什么?

早些年还在上米村的时候,姑且还能使唤于大宝他们早点下地干活。但是而今的于家,别说下地干活,就是家里内内外外的活计都有下人在干了。

连他们老两口都闲在家里,每日顶多就带带孙子孙女,再把于大宝他们叫回家里来,可不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们变成游手好闲的混子?

也所以,于老汉思来想去还是觉得于书楷的决定没有错。反正孩子们还小,就让他们继续往下读。等火候到了,就进考场。万一运气好就考过了呢?不说像于书楷这个四叔这般厉害,考个童生、考个秀才,肯定也是极为体面和风光的。

于老汉是这样想的,也就认真说给了于大娘听。

于大娘本就不是榆木疙瘩的性子,被于老汉这么一说,她立马就自己学会变通了:“对对对。万一考上了呢?早些年咱们对老四也没太大的指望,就想着别让老四跟老大他们三兄弟似的,成日里下地干活累得慌。谁能想到现如今,咱家老四都变成举人老爷,还能当官了?”

越说越觉得就是这么一回事,于大娘连连点头,脸上的担心和发愁转瞬间散去,只剩下满满的期待和高兴:“果然还是老四有主意。这事儿就该听老四的。只要大宝他们自己愿意读书,又读的下去,那就接着读。万一就真读出什么花样来了呢!”

必须得承认,于书楷早年那些不怎么好的表现,而今反而成为了于老汉和于大娘考量于大宝他们的标准和依据。

想想小时候整个村子里都在夸赞隔壁王锦言读书好,都说他们家老四不是读书的料,没有读书的命,就只知道偷懒跑出去玩。连夫子提到他们家老四也是一个劲的摇头和叹气,根本不看好他们家老四……

再想想于大宝他们几兄弟自打读书之后的表现,确实比没读书之前要懂事很多。而且也没听夫子说于大宝他们学的不好。即便是于书楷,也只是说“马马虎虎”。

马马虎虎,换个说法,不就是不好、但也不坏?就还行?还有努力的余地和机会?

别说,于大嫂三妯娌也正气氛凝重的凑在一块嘀咕这事儿呢!

“三弟妹,你平日里最有点子。你说,大宝这几个孩子,真要让他们继续读下去?这不是平白浪费四房的银钱么!”于大嫂皱了皱眉头,想着自家明明都听到了,却假装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是不是太不厚道了?

“不然还真让他们都回来?我觉得还是要让他们继续读书。这不是还没科考嘛!四弟都说了让大宝他们读到二十岁,咱们急什么急?”于三嫂倒也不是一心非要占四房的便宜。主要是读书识字这事上,她什么也不懂。

她就知道吧,她嫁进于家的时候,于家的日子可没现下过的这般风光和舒坦。于家真正过的好起来,还得从于书楷开始赚银子说起。

可于书楷怎么就那么厉害,能赚回来那么多的银子呢?理由不需要于三嫂多说,于家人都心知肚明,可不就是因着于书楷是个读书人么!

故而在于三嫂看来,哪怕于大宝他们日后真考不上科举,也能学学于书楷,在家里写写文章,也或许就能靠自己赚回银钱?届时,她们这些当爹娘的也就不用跟着操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