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努力当爹第二十五天:(第2/3页)

以一种很难被现在主流书画艺术所接受的真实笔触,尽可能地还原当事人的长相或者自己所看到的景象。

这样的复刻,被一些人批评为毫无艺术造诣可言,不重留白,难成大器。在遇到池宁之前,鹤郎一直都过着只能在街头赚些小钱维持生计,却又随时有可能饿死的孤苦生活。他自己倒也算是自得其乐,说不定饿死之后还能成个什么家。

就像那句话说的,一幅画什么时候最值钱?画它的人死了之后。

不过,命运让鹤郎遇到了池宁,他就没那么容易死了。池宁收儿子从来是没什么条件的,如果一定要给一个选择标准,那就是他乐意,或者是有利可图。

鹤郎算是两者的结合,池宁既愿意认,也觉得鹤郎用的上。

池宁把鹤郎的画,通过自己的师父张精忠,献给了天和帝。天和帝是个一刻也坐不住的皇帝,向往自由,向往外面的世界。也因此,一如池宁所料,鹤郎对南方家乡无比真实的描绘,让天和帝看后大为欢喜,将其破格录入了画院。

池宁也因为举荐有功,而在天和帝面前正式挂上了名号。

然后,池宁就和鹤郎没太多交集了。

池宁养儿子是真的很粗糙的那种散养,有用了才能想起来,没用了……就全靠彼此的运气和老天安排的缘分了。

鹤郎倒是没什么不满足的,对于他来说,他入了画院之后过的简直是神仙日子,每天再不需要为纸笔短缺发愁,为粮油断顿而惶恐,只需要画画,就可以让所有人开心。还有比这更好的事情吗?不会有了!

鹤郎不是画院里最出众的,也不是画院里最没落的,就这么一直平平淡淡地过了下去。上面有任务了就画命题画,没任务了就画自己的心中画。

对于干爹池宁,鹤郎没有所求,也没有忘记。每年的三节两寿,鹤郎都一定会送上一幅自己最为满意的作品。

然后就仅此而已了。

父子之交淡如水,旁人甚至几乎很少能联想到他俩之间还有这么一段关系。也因此,池宁出事时,并没有连累到鹤郎,当然,鹤郎也没有因为池宁去江左养老,而忘记自己的干爹,依旧会在节日送画,风雨无阻。

如今,因为新帝没有办法离开皇宫,鹤郎这种看上去毫无特色的写实派宫廷画家,就再一次有了出头之日。

对他们投石问路的考验,便是这一回的月老祠。

在众人专心致志为陛下作画时,鹤郎本来正在专心看景的眼睛,却控制不住地被祝梁所吸引。这个玄衣女侠真的太美了,她坐在二楼窗下的雅座上,嬉笑怒骂,活得真实。

那是一种语言所无法形容的鲜活,是人间,是烟火,是鹤郎控制不住想要下笔记录的美不胜收之景。

然后,一直被人背后嘲笑为傻子的鹤郎,就再一次犯起了傻,放弃了大好的晋升之阶,反而专注地画起了一个面前摆了一桌子美食,一举一动根本不像个好人家姑娘该有的样子的祝梁。

一笔一画,工细浓艳,极尽绮靡。

在看清楚鹤郎画的是什么之后,便有同僚大声嘲笑了起来:“欸,傻子,你知道我们今天到底是来干什么的吗?”

亏他们之前还觉得鹤郎是他们最大的竞争对手,如今一看,傻子果然就是傻子。

鹤郎没有回答,也没有生气,因为他的眼里只剩下了祝梁,以及他眼前的画。没什么文采的他,甚至在下笔的那一刻,就已经给这幅新作品起好了名字——《活色生香》。

冥冥中他有一种预感,这会是他这一年,不,近十年间最好的作品。

他不能错过它!

鹤郎不回答,让众人自讨没趣,注意力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画布上,专心钻研了起来,谁不想让新帝高看一眼呢?一朝天子一朝臣,画院不比其他衙门,若不抱紧皇帝的大腿,可是随时有可能要回家自己吃自己的呀。

在鹤郎作画时,池宁一行人也终于到了月老祠。

由于门口的车马实在是太多,池宁等人不得不放弃了乘轿,从街口步行走了过来。若池宁亮出身份,倒也可以起到一个清街让道的作用,但他神经病的师兄非说这样就失去了微服打探的意义,不许池宁亮出东厂的身份。

“???”池宁这辈子最不能理解的就是为什么会有人愿意放弃唾手可得的享受,非要为一些有的没的去自虐。

“走两步累不死你的。”江师兄像极了蛮不讲理的家长,大多数时候他们是爱孩子的,但有时候他们说的话又会让你觉得自己怕不是真的是从垃圾桶捡回来的。师兄对师弟老气横秋道:“你得动一动,知道吗?要不然早晚有天会瘫在床上。”

池宁面无表情地看着他师兄,碍于儿子在场,他不好直接撒泼打滚耍赖不走,只能找借口:“我腰疼。”

“小孩子家家的,哪里来的腰?”

池宁:“……”

“要不我背您?”作为孝子贤孙的苏辂,倒是挺想给他干爹尽孝的。

“他不需要!惯得越来越没个样子!”江之为对苏辂下了命令,强行拉过池宁,在拥挤的人群里开始闪转腾挪。

“我想吃糖人。”池宁终于不要坐轿子了,他要吃路边的糖人,一群小孩都围在街边的小摊上等着,好不热闹。别的小朋友有的,他也要有。

“你看我像不像个糖人?!”霸道师兄,一秒上线。

师兄弟俩一路就这么吵吵闹闹地走进了月老祠。月老祠里的人,已经多到了让人很难看清楚这个地方的全貌,只能看到“人人人人人自己人人人人人”。

没一会儿,池宁就把他师兄和儿子给丢了,这可……

太好了!

池宁真的受够了他师兄的叨叨了,怎么会有这么婆婆妈妈的人。虽然没了儿子挺可惜的,但没了师兄的快乐足以弥补了。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也不用担心走散了会怎么样,池宁一点都不着急去找人,反倒是愉快地调查起了这个古怪的月老祠中。一路顺着人流走走停停,始终没有找到什么不寻常的地方,走到最后,池宁不得不抠门地花了两文钱,认捐了一根红线,准备去传说中的红线树下碰碰运气。

说是认捐,说是心意,实则就是花钱。

在正堂旁边的耳房里,有个专门用来认捐的地方,队伍排得很长,还有专门的弟子、信徒在管理秩序。

两文钱是这里的最低价,连赠送的月老娃娃都得不到的那种。来排队的,几乎很少有人会选择这个,大家一般会选个中等档次,既不肉疼,也不寒酸。也因此,当池宁这个异类,一脸淡定地对负责收钱的小弟子说出两文钱时,大家下意识的就诧异的看了过来,看池宁周身的衣着打扮,也不像是那等穷到出不起钱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