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进组(第2/2页)

《1912》的故事性并不强,侧重于特效和场景的渲染,不管是来自天外的陨石、地心深处的场景或是逼真的宇宙画面,《1912》剧组希望观众能够体会到地球与宇宙的神秘。

在这部电影中,演员的演技并不是第一位的。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演技不重要,相反,陨石坠落的紧张感、科学家的舍生忘死都是构成电影的重要环节,不能被忽视。

为了突出场景的真实性,除了专业的特效团队外,剧组同样邀请了国内顶尖的航天科工研究员给剧组提供技术指导。

顾屿增肌的目的就在这里——他需要穿上重重的防护服,在地心探索,在宇宙探索。

电影拍摄之前,《1912》剧组已经给顾屿发了数量足够的概念稿,这也是顾屿坚定接下这个剧本的缘故——《1912》剧组并不是在画饼,电影中的概念也并非空中楼阁,概念稿上的画面已经告诉顾屿,影片想要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厉害了。”顾屿由衷赞叹,“费导您真的厉害。”

费韬憨厚一笑:“我就想玩点和其他人不一样的,从小就有这样的习惯。”

费韬圆圆胖胖,平时看着就是一副老好人的长相,可讲述《1912》剧情的时候,导演的圆眼睛似乎都在放着光,不仅如此,场景的搭建、特效的对接他都亲自过问,《1912》筹拍到现在,他已经胖了快30斤了。

“邹城这个角色你是怎么理解的?”费韬摘下眼镜,一脸好奇地问顾屿,“我们来谈谈看。”

“一个对事业很狂热的科学家,很拼命,但是又对人类心存善念。”顾屿眯起眼睛,“他应该是很多科学家形象的缩影吧。”

“没错。”费韬笑了笑,“咱们的科学家就得有咱们的样子,你还有别的想法吗?”

“冷静,理智。”顾屿干脆拿出剧本,指着其中一部分给费韬看,“剧本的设定里,邹城其实是做了两手准备的吧,失败该怎么应对,成功该怎么应对,这个角色心里有数。”

费韬轻轻点了点头:“你的方向没问题,就这么拍吧。”

费韬属于技术流的导演,主要把握故事的大方向和电影的节奏,在他看来,演员的表演本质是为剧情服务的,表演首先不能与剧情相悖,脱离了电影的基调,再出色的演技也是累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