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破天荒(第2/2页)

王全和王猛,是被人从地里叫回来的,裤脚上还裹着不少泥巴。

家里的陶土碗不够,王姜氏和王方氏又去左邻右舍借碗,这才给每个道喜之人都倒了一碗清水。

两位报喜官差面面相觑,都感觉有些头疼,他们辛苦奔波数千里,只为拿到赏钱而已,没想到状元家里居然如此穷困。

好在翁徤之会做人,昨天支应了二十两给他们,否则这趟怕是要白跑。

“渊哥儿真中状元了?”王全笑得合不拢嘴。

翁徤之握着王全的手,亲切说道:“令郎鱼跃龙门,破了贵州的天荒,全赖二位悉心教养。”

王全傻乐道:“我啥都不懂,就会种地,是渊哥儿自己争气。”

翁徤之突然喊道:“来人,拆门!”

两个官差手里提着铁锤,直接跑去砸王家的大门,王姜氏惊道:“使不得!”

沈复璁连忙安抚:“嫂子,这是改换门庭的大喜事。还应找来寨中石匠,在门前立一道状元及第牌坊。”

翁徤之让幕僚取出一张宣纸,递给王全说:“我越俎代庖,已经把‘状元及第’几个字写好了。席副宪也写了一篇表文,记录令郎破天荒的壮举,贵州城里要立碑篆刻,寨中也应再立一块石碑。”

见王渊家中贫苦,翁徤之又取出五十两银子,亲手交给王全改善家庭状况——都是公费。

一般而言,地方上即便出状元,官府也不会如此破费,但谁让王渊这是破天荒!

其实王家没有想象中那么穷,隔三岔五能吃鸡蛋,油盐也放得很足。王全和王姜氏勤俭持家,银子拿去买了头耕牛,还雇佣新上山的难民当佃农,开垦了好几亩荒地。

怎么说也算小地主了。

但外人不知道啊,官员和士子们回城之后,都在宣扬王渊如何贫寒苦学,关于王渊励志故事也五花八门。

沈复璁自然不会放过这种机会,把自己怎么遇到强盗,死里逃生来到穿青寨,又如何教导王渊识字的故事,编得越来越圆呼。重复几百遍之后,他自己都信了,好像真是被王家父子救上山的一样。

又是半个月过去。

京城再次来人,李应获授锦衣卫总旗,勒令其即刻前往京城南镇抚司履任。而沈复璁也被平反,正式洗去流放之身,并且升官担任济宁州判。

前者是皇帝安排的,后者是吏部安排的。

状元在华盖殿说了那番话,吏部自然要有动作,否则大佬们的脸往哪儿搁啊?在王渊口中,沈复璁可是触怒阉党被流放的,必须拨乱反正予以提拔,这属于文官集团的政治正确。

“我这就做官了?”沈复璁有些晕。

席书大笑:“恭喜沈兄。”

沈复璁的理想是当七品知县,现在只差一步之遥,因为州判属于从七品。而且济宁还是个大州,济宁州判已经比许多小县的知县更滋润——前提是乱军别打过去。

数日之后,沈复璁和李应结伴北上,而贵州的状元励志故事则越传越广,甚至连凿壁偷光这种事儿都有了。

第四卷 从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