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机关算尽太聪明,不如陪皇帝钓鱼(第2/2页)

并且,杨慎虽然才华横溢,却毫无政治嗅觉,如今还保持着天真烂漫。

杨廷和叹气道:“不论如何谋划,都抵不过佞臣一句话,我是争不过王若虚了。”

杨慎居然帮着王渊说话:“父亲,王二郎并非佞臣。他在战场立功无数,都是冒死拼杀出来的。他开海虽然招惹非议,却让国库宽裕了许多。这两年督理马政,在辽南三卫置民政官,也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父亲今年已经六十五,而他王二郎才三十岁,又有什么化不开的矛盾。父亲若与王二郎联手,岂不相得益彰?等今后父亲致仕,王二郎再出任首辅,则为天下社稷之幸矣!”

杨廷和都不知道该怎么跟儿子解释,只能慨叹道:“你呀,还是去吟诗唱词吧。”

杨廷和为啥如此郁闷?

他顺利把蒋冕送进内阁不假,翰林院却被跟他有矛盾的林俊掌控。

并且,王琼入阁了,皇帝钦点的,朝臣们拦都拦不住。

王琼之前可是牵连进江彬的案子,按道理没有一丝入阁的可能。但皇帝就是要让他入阁,并且亲自出来给江彬案定性,说王琼跟江彬没有任何瓜葛。

王琼入阁之后,其心腹王宪接任兵部尚书,王渊的同党王瓒调任兵部左侍郎。

现在,内阁大臣排名依次为:杨廷和、靳贵、杨一清、毛纪、蒋冕、王琼。

六位阁臣,杨党占了三席,且靳贵多病不理事,杨廷和可谓已经掌控内阁。

但这有啥用?

制敕房和翰林院的林俊跟杨廷和有矛盾,吏部尚书廖纪是个不听话的,吏部左侍郎汪鋐是帝党。兵部尚书是王琼的心腹,兵部左侍郎王瓒是王渊的同党。户部尚书黄珂是王渊的岳父,仓场侍郎席书是王渊的座师。工部干脆就是王渊的后院。礼部尚书毛澄虽然是杨党,但早就被王渊联合王瓒给架空。

堂堂内阁首辅杨廷和,如今竟然只能完全掌控刑部!

王渊根本不需要去争什么,就如杨廷和说的那样,再怎么谋划也抵不过佞臣一句话。

只能控制内阁,无法控制六部,那等于屁用都没有。还不如把蒋冕留在制敕房和翰林院呢,至少还能提携后进庶吉士,杨廷和费尽心机让蒋冕入阁,结果把翰林院的权柄也丢了。

更恶心的是,杨廷和还不能像张居正那样,利用科道言官来架空六部。

首先他没有皇帝的支持,科道言官不会那么听话。其次,都察院的大佬当中,只有一个彭泽是杨党,其他的都不用看杨廷和脸色。另外,六科那些小年轻,都把即将回京的林俊视为偶像,估计还会反过头来攻击杨廷和。

杨廷和猛然发现,他把蒋冕抬进内阁,竟然让自己的权柄瞬间缩水。

王渊啥都没做,只负责陪皇帝钓鱼聊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