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降位(第4/4页)

她又不是没吃过,说实话还不如她这三百文一只的呢。

惠妃神清气爽的走了,康熙越琢磨越不对味,“梁九功,你派人去外面查探一下物价,看看这母鸡到底多少文一只。等等,多找几个人出去,别让他们相互知道,把蔬菜、蛋、肉这些常用的都给朕查一遍。”

康熙记性好,两三天前看过的内容还都记得,若他没记错御膳房的母鸡一只三两银子,有时候甚至能达到七两的高价。膳房采买说那是因为货物奇缺,又不能让宫里的娘娘们饿着,所以才会用双倍的价格采买。

再看惠妃一只鸡三百文,他严重怀疑自己被骗了。

“喳,”梁九功在心里默默同情了德妃一把,前头四阿哥的事情还没解决呢,如今又来这么一出,若真给皇上查出什么,这位怕是要完。

他跟德妃可没多大交情,更何况他了解康熙,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康熙总要查个水落石出,若今日不能让他满意,他亲自出宫查看物价都有可能。

再不危及自身的情况下,偶尔给后妃们递个话卖个好是常事,此时可不是他卖弄的时候。

梁九功很快就吩咐下去,找了几个亲信,他想了想又从乾清宫调了几个眼生的小太监。“好好把差事办好,将来好处少不了你们的,若让杂家知道谁阳奉阴违企图糊弄了事,哼,别怪杂家不客气。”

“奴才谨遵梁公公教诲。”他们平日里负责的都是琐碎杂事,别说皇上就是梁九功都很难见到。如今得到梁九功的差事,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暗暗发誓要尽全力做好此事,让梁九功刮目相看。

不得不说梁九功这一招是成功的,不出两日,那些人就把事情办妥,陆续回来了。梁九功整理出来他们探查的物价,呈交给康熙。

小太监们不识字,都是他一个个叫过来誊抄上去的,物价几何他心里清楚。呈交上去后他就默默退到角落,防止等会儿皇上发火殃及他。

“放肆,当真是放肆。”康熙不出所料的发火,他气的把龙案上的东西一扫而过,却还不解气,胸膛起伏的厉害。

这些太监探查到的物价各有不同,总体来讲他们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却和御膳房的报价相差甚多。

就说这鸡蛋,大部分是一文钱一枚,有两个小太监还跟人讨价还价,量大一文钱能买两枚。御膳房报价一枚鸡蛋高达百文,百倍的差价啊。

还有这肉食也是如此,猪肉不过二十多文,御膳房能给出二两的预算。

多出来的钱去哪里了?不用多问。

“来人,给朕查抄御膳房大总管以及采买,朕倒要看看他们贪了朕多少银子。”

大清入关没多长时间,国库并不丰盈,他为了减少开支缩减了自身的用度,却没想到开支太多的根本不是他奢侈,而是采买报价高昂。

他忽然想起来,德妃管着御膳房,当真不知道此事?再一想永和宫房里的摆设,看似低调其实很多都是名品。德妃不过一包衣参领之女,哪来的钱财?若说祖上留下的,她玛法当年也是御膳房大总管啊。

康熙冷笑,德妃,就她这样的也配个德字,自己当初真是瞎了眼。

御膳房都能查出这么多的猫腻,其他地方呢?

查,必须严查。

严查的结果让康熙震怒,瞧瞧他这些后妃,一个个全都把宫务当成自己敛财的工具了,从贵妃到荣妃,没有一个是无辜的。

而这里头贪的最多的就是德妃,粗略算下来她一个月能有三千两银子的进项。荣妃的也不少,有两千两之巨,剩下的三个跟她俩一比反倒不算起眼,都在五百两之内。

五百两放在以往也不少,如今跟德荣二人一比,康熙居然觉得还在自己能接受的范围之内。

有心立刻给二人一个教训,他又担心传出二人贪财对自己的名声也不好,可不处置二人他咽不下这口气。

“圣上口谕,德妃品行不端德不配位,撸其德字封号,降为嫔位。”

“圣上口谕,荣妃御前失仪,降为嫔位。”

一连两道口谕在后宫炸开了锅,嫔位以下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还能看个热闹。贵妃和宜妃则怀疑是皇上查出了什么,两人怕这把火烧到自己身上,全都老实的缩在自己的宫殿。

惠妃的心情与她们完全不同,她猜到皇上会生气,却没想到皇上会发这么大的火器。德不配位的话都说出来,日后德妃,不乌嫔想要晋升怕是难了,就算她能凭借手段哄得皇上又升了份位,这句话也会伴随她一辈子。

看到乌嫔倒霉她就高兴,至于皇上后面还会不会惩罚自己,她完全不在乎。

降份位的旨意下去,康熙还是觉得不解气,他又把贵妃和惠妃、宜妃四人叫去乾清宫。“朕听说荣嫔你不服气,想要找朕讨个说法?”

五人中荣嫔的脑子最不好使,也最容易被挑拨出头。康熙率先找她发难。

“臣妾没有,臣妾知道错了,臣妾愿禁足钟粹宫仔细反省。”降了分位她刚开始是生气的,明明是很小的一件事,她以前不是没做过,怎么这次皇上就发脾气了呢。还是三公主跟她分析,说应该还是上次给四阿哥送绸缎的事儿。皇上说不准是查出来什么,所以才会生气。

御前失仪不过是个借口罢了。

荣嫔觉得自己冤枉,她跟四阿哥无冤无仇,原本并没有打算为难四阿哥,谁让太子开口了呢。若真是因为这个,她觉得自己冤枉,可女儿说的也对,皇上对太子什么样,她若去说是太子干的,说不定会更加震怒,还不如老老实实承认错误。

说不定皇上看在她认错良好的份上,过段时间就原谅她了呢。

荣嫔认错态度良好,康熙反倒不知道说什么了。皇上是什么人,既然说了要细查,当然就发现了太子在其中做的手脚。

荣嫔严格说来那就是给太子背了锅。

她若不服气,吵吵嚷嚷,他还能训斥几句,如今人家乖乖认错,他若在揪着不放未免太不是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