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鹰房召对……李洛的新官职(第2/3页)

李洛道:“可是大都晚上城门是关闭的,深夜如何出城呢?”

崔秀宁笑道:“你看这宅子南边靠近什么位置?靠近大都旧城啊!旧城的城墙年久失修,很多墙都塌了,拦不住人。”

李洛明白了,“那就是同时挖两条地道了。一条通往大牢,一条通往旧城。人救出来后,想转移到旧城,连夜出城,沿着驿站大路直接去海津上船出海。等待刑部官员发现,已经追不上了。”

“就是这样。”崔秀宁皱着蛾眉捶捶腰,“工程我算过了,地道加起来一千米出头,土石大概一千多方,刚好填平宅子里的池塘。七八个人作业,平均一天能挖十方土,最少需要一百天。”

这是笨办法,可除此之外,也没有其他办法了。

李洛想到一个问题,“一百天挖地道,这么长时间,有没有可能惊动地面上的人?”

崔秀宁摇头,“泥土的隔音效果很好,在地下两米深作业,地面上的人很难听到。我担心的不是这个,而是挖进别人家的水井,地窖,甚至粪池。这样就容易被发现了。”

李洛听到粪池,浑身打个哆嗦,干巴巴的说:“你的规避之法呢?”

崔秀宁继续捶着自己的“水桶腰”,“先地面勘察路线,尽量避开水井和粪池,尽量走空旷地带。”

李洛见崔秀宁很夸张的捶着自己的腰,只要说道:“好啦别捶了,我来给你按摩。”

崔秀宁的梨涡顿时显露出来,赶紧侧躺下来,“算你有点眼色。快来服务,按的好有赏。”

李洛一边按摩一边乘机上下其手,笑道:“赏什么?”

崔秀宁哼哼道:“本来是有赏的,但你的手在猥亵妇女,所以不但没赏,还要罚。”

“罚什么?”

“罚你给我洗脚,三天。”

“我懂了。自从你怀了孕,就上天了。”

“呵呵,你能怀吗?要是你能替我怀,我天天可劲儿的伺候你。”

李洛忽然看到崔秀宁额头上有点汗珠,不禁有点担忧的摸摸,不烫,反而有点凉。

“怎么出冷汗?哪里不舒服?”

“没事。就是肚子有点疼,别大惊小怪。”崔秀宁眉头微蹙,很快就昏沉沉的睡过去。

这女人有些累了。李洛给她盖好被子,吩咐亲兵去请城里最好的妇科郎中,来给崔秀宁诊断一下。

郎中来了后经过诊断,说道:“你家娘子体质康健,气血旺盛,并无大碍。只是似乎思虑过度,肝火上侵,以至于体寒。安神休息几日就好了。”

等郎中开药离开,李洛拉着崔秀宁的手,温言说道:“官位也好,文天祥也好,都不是大事。你现在是特级保护动物,千万别操心了。万一你出了什么事,我一个人还有什么意思。”

崔秀宁鼻子一酸,留下两行眼泪,嗯了一声,靠在枕上点点头。在李洛的印象中,她似乎是第一次这么脆弱乖巧过。

……

等了好几天,直到正月十二,李洛才终于等到忽必烈的传召。

传召的中官告诉李洛,圣上在大内太液池广寒宫召见自己。李洛为了“讨好”忽必烈大叔,特意穿了忽必烈赏赐的“黑狐子皮好衣裳”。

李洛也不是第一次进宫了,但太液池广寒宫,却是第一次来。他听到广寒宫的名字,就觉得很古怪。

这要是汉人皇帝,绝对不会用广寒宫作为皇宫的名字吧,既不是嫦娥,也不是吴刚啊。

进了大内,经过太子所居的隆福宫(东宫)和皇太后居住的兴圣宫,一路上数次被宫卫盘问搜查,这才到了一个人工湖:太液池。

太液池很大,现在已经结冰,上面铺着厚厚的积雪。乍一看去,还以为是一大块平地。而广寒宫,就在一里之外的湖心上。

“江华郡公,请上狗车吧。”传召的中官笑吟吟的指着四条大狗拉着的雪橇。李洛看着四只狗不是中华田园犬,似乎是西亚或东欧的狗种。

李洛很想纠正这宦官,不是狗车,是狗拉雪橇啊。

李洛上了“狗车”,那中官吆喝一声,四条大狗就迈开毛蹄子,“吭哧吭哧”的奔跑起来。刚开始,速度并不快,可随着惯性,狗车的速度越来越快,简直犹如奔马。

李洛第一次做狗拉雪橇,也没想到冲刺起来速度这么快,而且他是站在雪橇上,一时重心不稳,等快到广寒宫时,忽然一下子被甩了下来,骨碌碌在雪地里翻滚。

“哈哈哈!”看到李洛摔倒,广寒宫台阶上的一个老汉,顿时畅快的哈哈大笑。

李洛狼狈不堪的爬起来,抬眼一看,那老汉六旬有余,不怒自威,身穿华贵之极的水貂大氅,花白的辫子上缀着宝石,肩膀上停着一只紫毛异种海东青。

忽必烈大叔!

李洛心中遽然一惊,刚刚站起来的身子顿时再次扑到雪里,大声说道:“微臣李洛,拜见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什么?万岁万岁万万岁?

忽必烈本来看到李洛摔倒就龙颜大悦,此时听到什么“万岁万岁万万岁”,更是觉得新鲜。他还从来没听过这种说法,但他觉得很顺耳。

这个李洛,倒是有趣。

“平了身子吧,上来说话。”忽必烈说完,就在怯薛侍卫的簇拥下,进入广寒宫边上的“鹰房”。

“谢圣上!”

李洛爬起来上了广寒宫的台阶,也跟着去了鹰房。

鹰房其实是个巨大的毡房帐篷,完全就是草原风格。帐篷中吊着很多大鸟笼,里面全部是名贵的猛禽。有鹰,隼,雕,枭等,但最多的还是海东青。

这些猛禽都是有封号的,什么元帅,将军,万户,千户等等。还设置了专门的养鹰大臣“昔宝赤”专门饲养鹰,以及管理全国的“捕鹰户”。元朝的“捕鹰户”就有四五千户。

宫廷中每年用来养鹰的肉,就高达三十万斤。元朝还组建了由猛禽组成的“鹰师”,除了狩猎,据说还装备蒙古军队用来打仗,传递军情。鹰师的兵力,高达一万只猛禽。

忽必烈坐在鹰房中的虎皮椅子上,用蒙语说道:“小九拔都,你在东征时打的仗,很好!你是个好猎人!没有让朕失望。”

李洛不得不再次跪拜道:“微臣就像这些猎鹰,而比山更高,比海更大的大汗,就像是无所不能的驯鹰人。没有大汗的英明,微臣就是容易折断翅膀,害怕风雨的麻雀,既没有捕猎的手段,也没有捕猎的勇气啊。”

李洛的蒙语非常地道,加上说的好听,忽必烈听了很是受用,对李洛的印象也更好了。

“你之前说什么万岁万岁万万岁,倒是新奇,嗯,这些话你跟谁学的?向谁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