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百官群谏……小两口的愤怒!(第2/3页)

一百多大男人顿时惴惴不安,连说不敢。

崔秀宁忍住怒火,微笑道:“让女人参考科举,虽然是君侯定下的,但所谓忠言逆耳,诸卿的谏言,我和君侯当然不会不听。好吧,那女子暂时不得参考。你们的请求,我准了。”

“谢夫人,夫人明见!”

“夫人英明!”

“夫人真是从谏如流,女中尧舜!”

一百多个男人跪在地上送上一顶顶高帽子,显得很是激动。

“诸位起来吧,站着说话。接下来,就说说誊写古书竹简的事……”崔秀宁一句话就轻轻换了话题。

林必举道:“启禀夫人,这批古书孤本,事关华夏之本,重要之极。主公能得到,乃是天眷唐国,天意所归啊!臣已经命人修好存放简书的石格,用炒熟的沙子密封,确保万无一失。”

“再则,誊写副本之事,微臣会亲自遴选十个善书之人,一笔一划的临摹下来。等到从中原请来古文大家,再誊写出楷书。”

崔秀宁笑道:“很好,林卿考虑的很是周到。此时就这么办了。切记,誊写副本时,要严密看护,有损坏简书者,从重惩治!”

“诺!”

又勉强议了几件事,崔秀宁就宣布退朝。

等到众官离开,崔秀宁才发现出了一身冷汗。她的笑容此时也消失的无影无踪,回到内宅时,甚至被门槛绊了一下,差点摔倒。

崔秀宁回到卧房,关上门,满满灌了一杯凉茶,呆坐半天,兀自心中恼怒。

朝堂上的一幕,到现在还清晰的在眼前浮现。

“妈蛋……混账!”崔秀宁再也忍不住的骂了一句。

她早料到有反对意见,可是万万想不到除了本身是女子的杨青雀,众人竟然全部下跪恳求。

传统保守的力量,实在太强大了。强大到崔秀宁不得不答应所谓的“恳求”。

说是逼宫或许过了,但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唐国刚刚开创,李洛和她都拥有很大的权威,可众官竟然采用“群体跪谏”的方式逼迫她改变主意,那以后呢?

崔秀宁现在才知道,搞政治真的没那么简单啊。

她现在最芥蒂的,已经不是女子不能参考的事了。而是,这种群谏的苗头。

看来,只要涉及到切身利益的事,文官和武将会联合起来,不分再分彼此。这才是最可怕的。

为公群谏,她很乐意看到。可是为了群体私利群谏,不行!

这种苗头,一定要打压下去!

崔秀宁想了半天,露出一丝冷笑。她给李洛写完信,就叫来特察局的李织和李绸等人。

李织等人是特察局总部的处长,也都是女子。事实上,特察局的很多骨干特务,包括眼线,都是女子。

“老师!”李织等人行礼道。

崔秀宁道:“可知道为何叫你们来?”

李织道:“是为了百官反对女子参考的事么?”朝会刚结束,她们就知道了。

“不错。说说你们的看法。”崔秀宁考验地说道。

李织首先道:“他们是为了维护男子私利,这才一起反对。弟子认为,不可姑息,此风断不可长。”

李绸道:“今日他们能为此群谏,明日就能为其他事群谏。长此以往,那就只有对他们有利的才能通过,不利的就无法通过了。”

崔秀宁笑道:“不错,你们这两年进步很大,不枉费我辛苦教你们一场。主意么,我也有了。但我要听听你们怎么说。”

李绵笑道:“老师的意思,是不是让海东的女子都知道这件事?弟子以为,可以利用特察局的手段,在女子中大肆宣扬,首先在女子最多的织造处宣扬,让女工们都知道。”

李织道:“对,就是如此。织造处上千个女工一宣扬,很快整个海东的女子都会知道,本来女子也是有机会考试的,但被她们的男人反对,就坏了她们的好事。她们哪里会高兴?”

崔秀宁点头,“正是如此,你们策划一个周密的方案,就去办吧。”这也是她的想法。

哼,我就不信邪,你们以为来个群体跪谏,就能得逞么?不把你们压住,你们以后不要上天?

……

李洛接到崔秀宁的信后,也很是恼怒。

他也想不到,反弹竟然这么大。

反了你们了!

李洛气的在平章官邸摔了一个茶杯。一成的录取名额,你们都反对。可见,其私不可问矣!

李洛决定女子参加科考,出发点和崔秀宁并不完全相同。他无心改变男尊女卑的现状,他也没有这么伟大。

他纯粹是站在国家利益和民族文明高度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一个连女子都要通过制度设计刻意压制的民族,会有最优秀的文明?扯淡。

刻意压制女子,蒙蔽她们,让她们“无才”,那压制的其实是国家的力量。让一半的人力资源,无法发挥聪明才智。

唯一的“好处”,无非是满足了男子的虚荣心。

这不是傻吗?一群没有受过教育,见识浅薄的女子,会有多少民族精神?会懂得国家大义?她们教出来的子女,能有多高的素质?

就算相夫教子,那也没有足够的能力。

允许女子考试,让她们看到希望,并不是为了让她们做官吏。而是促使她们读书明理,提高她们的文化素质,从而提高整个国民素质。

光开学堂让女子上学并没有多大用。科考都不允许,我一个女子上学何用?就算上了学,也没必要好好学习。

就像后世一样,倘若不让女孩子参加高考,就算强迫她们参加义务教育,她们也绝对会混日子,而不是刻苦学习。因为没有希望。她们读书明理没有动力,就只能继续无才便是德了。

哪怕从阴阳相济的角度看,禁止女子科考,也是不符合道家思想的。

所以,李洛才决定让女子参加科考,但录取名额控制在一成以内。谁成想,竟然满朝文武反对!

出台一个反传统的政令,向来是在政权初创期阻力最小。倘若在这个时期都无法推行,那随着政权的稳定,阻力只会越来越大。

可以肯定,现在都搞不定这个,等李洛一旦真的坐了天下,就更难搞定了。因为到时他会遭到千千万万人的反对。

李洛绝对不会惯着他们,绝对不允许自己像明朝中后期的皇帝那样,被文官集团绑架。

这个苗头,一定要掐灭。

李洛并不是刚愎自用的人,但要看谏言是否出于公心,是否志虑忠纯,臣子出自私心的谏言,哪怕是死谏,他也不会采纳,甚至要惩处。

虽然崔秀宁已经采取了措施,但李洛还是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令旨”,让亲卫秘密送回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