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唐国新政……中堂调兵(第3/3页)

这些银矿石是李洛从日国石见银山拉回来的,才刚开始炼。

可是紧接着,矿物处中潜伏的特务,就汇报了一个坏消息。

“老师,矿物处炼制银矿没几天,处长就伙同监理等官私吞炼好的银块,最少有几千两,半夜偷偷运回家。”

崔秀宁咬着牙,看来几个月海东没有主人,有些官员已经放飞自我了。

“人抓了没有?”崔秀宁声音平淡的问。

特务道:“老师放心,监察署已经在抓了,宪兵署和警士堂也都派人过去了。”

崔秀宁冷冷道:“告诉法士堂,一旦查实,从重审判,从重!”

接下来几天,崔秀宁主要去了各处大营,以及水师军港。慰问将士,刷存在感。

崔秀宁特别叮嘱水师的郑和,一定要严密封锁海岸,任何人不得私自离开海东。一旦发现脱逃者,格杀勿论。

不几日,等到法士堂的审判报告送到崔秀宁面前,贪污的矿物处两个主官都被判了腰斩。

崔秀宁没考虑太久,就批了个“改为斩首”。

法士堂判为腰斩,的确是重了,这样刚好让崔秀宁有施恩的机会,改为斩首。

“时机已到,这风气是时候变一变了。”崔秀宁自言自语说道。

两个正七品堂官被处死的消息,如同一声惊雷,炸醒了自以为平安无事,和和气气的唐国官场。

很多有见识的官员都知道,随着唐国越来越稳固,越来越强盛,之前宽松的环境,已经一去不复还了。

近乎无为而治的唐国,将会渐渐被法家之术取代。这个趋势,明眼人都能窥探到端倪了。

……

李洛在泉州,经过几个月韬光养晦,终于把手伸向了驻闽汉军。

首先是盯上了泉州路管军总管尚铸。一来尚铸是泉州路管军总管,麾下五千兵马拱卫泉州,很是紧要。

第二,这尚铸本是宋将,降元之后当然不甚得意,屡遭蒙古官僚排挤,日子并不好过。

于是,李洛以防备反贼为名,经常召见尚铸,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竟是把那尚铸当成了汉寿亭侯。

尚铸降元数年,哪里受到过平章大官人如此恩遇?几次下来,就在李洛的刻意笼络下,信誓旦旦的拍着胸脯,“铸不才,得中堂看中,必以中堂之命是从,以中堂马首是瞻,万死不辞!”

李洛当即赏赐泉州军酒肉粮饷,补齐军械军饷,立刻得到泉州军的军心。

行省平章是有护军的。李洛的平章护军有一千人,将领名叫蕨尔图,是个色目人。军队兵员也是以色目人为主。虽然是李洛的护军,却没有拉拢的价值。

福建各路有四五万汉军,理论上都归李洛节制。可归你节制是一回事,一旦有事会不会听话,会不会阳奉阴违,出工不出力,就是另一回事了。

李洛刚刚收揽泉州军,特察局福建分局就送来一个十万火急的情报。

建宁路管军总管黄华,要起兵造反!

黄华本来是反元义军,后来受了招安,投降完哲都,被封为建宁路管军总管。就在去年,黄华还以副元帅的身份,随同完哲都镇压宋朝泉州小朝廷,立功不小。

可是,由于黄华在元廷眼中是“贼军”出身,所以一直受到猜疑。去年镇压起义有功,元廷竟然没有升他的官。

这让黄华心生怨恨。但还不至于再次反元。

然后,南洋忽然送来一份信,写信人的身份极其不凡,竟然是前宋朝宰相陈宜中。

据情报说,黄华收到陈宜中的信,大为欢喜,甚至当着部将的面念出来。说大宋在南洋重立朝廷,不日即将卷土重来。

逃到南洋的小朝廷说,只要黄华迷途知返,弃暗投明,就封他为枢密副使,福建节度使。

于是,黄华反意已决,此时正在秣兵历马,积蓄粮草,“众至十万,连营五十里”,准备先占据建宁全境,再攻打泉州。

起兵的时间,就在半月之内!

李洛得到特察局的情报,心中大惊。这个黄华,怎么提前反了?他不是明年才反么?

黄华反元,与李成栋反清一样,都具有很大的投机性,并不值得同情。问题是,他现在造反,对李洛来说实在很不利。

李洛现在可是福建行省一把手,封疆大吏。辖区出了大反贼,倘若快速剿灭,那就是大大的功劳,可倘若让反贼做大,他也逃不脱干系。

黄华的头陀军,是福建各路中实力最强的汉军。如今镇南都元帅完哲都的几万铁骑在江西,副帅高兴当了浙西宣抚使。福建境内,只有几万汉军了。

黄华一旦起兵,搞不好他这个平章都会“罹难”。而且,现在正是移民的关键时刻,黄华起兵,势必会中断移民计划。

李洛当即以剿灭女贼许夫人为名,传令泉州附近的几路兵马,汇集泉州检阅演兵。五日内不到者,军法处置。

他要抢在黄华之前动手,整合几路兵马,将黄华堵在建宁路。让黄华只能影响建宁一路,再寻机平定。

“蕨尔图!”

“在!”

“反贼许氏可能兵出云霄,令漳州路,邵武路,福州路,兴化路,延平路五路管军总管,接报五日内率兵到德化汇合!”

“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