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文氏归唐……中秋宴会(第3/3页)

文天祥坐在右首最尊贵的客位,听到宴会前的钟磬之音,就感觉不是宋乐,也不是元乐。难道是唐乐?

此时,有资格参加宴会的文武全部到齐,济济一堂坐了一百多人。李洛坐在主位,太公颜铎和崔秀宁坐在李洛身边的侧位。

文武百官参见过李洛夫妇后,都不约而同的一起来给文天祥见礼,尤其是林必举等秀才出身的士人,对文天祥极其恭敬。

没办法,谁叫文天祥名望这么大呢?如今,这样一位就在眼前,他们如何能够淡定?

在得知文天祥答应效力唐国后,林必举第一反应就是,他应该把上卿的位置让给文天祥。有文天祥在,他有什么资格当文官之首?就算别人不说话,他自己也承受不了自己的压力。

等到酒菜上完,李洛端起酒杯,满面春风地说道:“诸卿,今日文山先生归唐,又逢中秋佳节,寡人甚是喜悦。这第一杯酒,寡人代我唐七十余万臣民,代还在受苦受难的中原百姓,敬文山先生!”

李洛说完,就一扬脖子干了这杯。

文天祥赶紧站起来,“君上此言,臣愧不敢当,惶恐之极。”说完也喝尽杯中酒。

李洛又给颜铎敬上一杯酒,说了几句“我唐能有今日,全赖诸卿效力”的场面话,又喝下百官敬的酒之后,就吩咐举乐开席。

大殿中音乐一变,第一首乐舞开始了。

编钟,玉磬,箜篌,琵琶,琴瑟,二胡,萧笛,胡笳等乐器一起奏响,整个大殿顿时沉浸在堂皇壮美的意境中。

六十四名舞姬翩翩上场,她们穿着紫色宽袖襦裙,挽云髻着皮履,白纱蒙面,人人手持琵琶,伴随着乐曲蹁跹起舞,乃是一曲《庆善乐》。

《庆善乐》乃太宗李世民亲创,是唐代最常用的宫宴乐舞。既堂皇壮美,又优雅华丽,象征文武融洽,盛世长安。

此曲此舞,中原已经失传。唐国文武哪里见过这个?顿时都停杯观看,惊叹不已,都忘记了喝酒吃菜。

真是唐乐啊!文天祥终于确定,这必是唐乐无疑了。对于宫乐,他绝不陌生,当年也多次出席临安宋宫的宫宴,观赏宋乐。

平心而论,宋乐曲调优雅,舞蹈婉转多姿,可却绝无眼前唐乐的华丽壮美,舞姿炫目。

只是,这究竟是哪一曲呢?《大定乐》?《庆善乐》?还是《景云乐》?但一定不是《破阵乐》。

不久,乐曲音律急变,六十四命舞姬纷纷怀抱琵琶退场。没过多久,一百四十个妙龄女子上场,她们披五彩文山甲,手持木槊木戟,武姿遒劲有力,而姿态绝不相同。

“嘿!”

“咄!”

“呔!”

舞者们一边挥槊而舞,一边清叱出声,英姿飒爽,又俏皮可爱。

与此同时,乐曲越加激扬铿锵,琵琶急急如溅珠,钟鼓咚咚如战场,伴随着舞姬们清脆的呼喝声,气势恢弘,氛围紧张,令人忍不住情绪激扬,直欲拍案而起。

这就是唐高宗所创制的《大定乐》,象征平定高句丽的武功,乃是唐代诸多“武乐”中仅此《秦王破阵乐》的乐舞。

壮哉!文天祥看的不住点头,想不到唐国如今只是小小侯国,竟然也有如此歌舞。这才是汉家该有的歌舞啊。

遗憾的是,文天祥最期待的《秦王破阵乐》最终还是没能上演。因为,《秦王破阵乐》的舞者全部是男子,而且人数也极多,需要的场面也更大。这样的歌舞,短期内还编排不出。

几曲之后,众人还沉浸在乐曲之中,李洛就再度站起来说道:“文山先生归唐,寡人当然要委以重任,还望文山先生不要推辞才是。”

李洛话刚落音,林必举就离席拜道:“君上,微臣才浅德薄,恐难胜任上卿之职,特请辞上卿之位,恳请君上恩准!”

上卿?这就是唐国宰相么?名称倒是古雅的很。文天祥这才知道唐国还有上卿之职。

文天祥也站起来,“君上抬举,不以臣卑鄙无用,臣敢不从命。”

李洛看着林必举笑道:“林卿有功于国,政绩斐然,寡人自是满意的。这辞去上卿之职,大可不必,寡人不允,此事不可再提。”

林必举是个很实干的人才,能力也进步很大,成绩有目共睹,李洛当然不会撤换他。而且,他对唐国制度极其熟悉,也是如今最适合的首相。

林必举声音哽咽道:“臣……谢过君上!”

李洛又道:“文山先生,寡人准备设立军师府,专责军机大略,兵备大政,后勤转输,尚武教化。军师府,设太尉四员。请文山先生出任军师府首位太尉,位同上卿!”

军师府太尉!

文天祥一愣,随即肃然说道:“臣文天祥,谢过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