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李洛调兵,包藏祸心(第2/3页)

非也。

江浙汉军不但没有心存反元之念,恰恰相反,还非常反动顽固,对元廷的忠心度也不差。

为何?

因为,江浙汉军是被江浙地主豪族控制的,军中将吏多是江浙地主豪族子弟,就连军士兵员,也多来自其控制下的农户。

可以说,江浙汉军已经不是当初那支投降的宋军新附军了,只不过保留了新附军的名义而已。

江浙汉军虽然是正规元军,但其本质是:江浙豪族团练武装。

类似曾国藩的湘军。所以,江浙汉军将士的待遇也有保证,军心比较稳固。

这些年来,忽必烈对江浙地主士绅极其怀柔优容,不但让他们有官做,甚至通过他们来统治江浙,将江浙基层的权力全部委托给他们。让他们承包赋税,征发徭役,负责治安。纵容他们兼并土地,欺压百姓。

客观而言,令江南百姓水深火热的第一祸首,不是蒙古贵族,而是地主士绅。

这是忽必烈的阴险之处,以汉治汉。“朕委重江南有谋有力之家,镇叛剿贼,统摄百姓……”

元廷在江南的统治,不但没有侵害地主士绅的利益,反而加强了。忽必烈对其特权给予保护,对其“政令疏阔,赋税宽简”,这使得地主士绅一个个放飞自我。

结果就是,“一家雄踞一乡,小民慑服,称为野皇帝,坟称王莹。”

短短几年时间,就形成了“奴役千百家”的局面。

江浙地主士绅当然对忽必烈感恩戴恩,称其为“开文明之治、立太平之基圣天子”。为了协助蒙元统治,他们出钱粮人力帮元廷建立汉军,镇压百姓反抗,非常得力。

终元一朝,北方有汉军世候反元,白莲教起义,南方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可奇怪的是,江浙却极少发生起义,有了起义也很快就被镇压,这就是江南地主和江南汉军的功劳。

江南汉军大将,因为卖力镇压南方农民起义,被封为公候的不在少数。

直到元末,看到元朝实在不行了,江南豪绅才看中了“宽厚”的张士诚,扶持张士诚,抗衡“苛猛”的朱元璋。希望张士诚坐天下,继续他们的好日子。

明朝建立后,他们很多人出仕明朝,却暗中仍然用元朝至正年号,自命大元遗臣,缅怀前元之心,真是幽思绵绵。

李洛通过特察局了解到江浙汉军的现状后,真的大失所望,对江南汉军这支地主团练武装已经不抱什么幻想。

一旦自己起兵收复江南,江南汉军会成为障碍,而不是助力。指望被地主们用粮食喂饱的江南汉军因为一个“汉”字就弃暗投明,实在是天真了些。

江浙本来就是最富裕的鱼米之乡,地主豪绅们个个富得流油,帮元廷养十几万汉军根本不算什么。这些汉军士兵起码能吃饱饭,被养了几年,比百姓的日子强得多,有什么理由听从李洛的号召造反?

既然多半是敌人,李洛就一下子征调了五万江浙汉军。尤其是浙西宣慰使高兴麾下的汉军,一下子被抽调了两万。

最后,李洛又抽调了湖广鄂州的三万汉军。

湖广汉军同样是一个具有团练性质的重兵集团,数量高达十万。李洛一下子抽调了三万,削弱了湖广元军的力量。

这样,江浙和湖广地面的元军总共被李洛抽调了十几万,还都是机动兵力。等到李洛恢复江浙,进军荆襄,就会少很多阻力。

好了,抽调兵力的事情已经完成,接下来李洛又在奏章条陈中说,鉴于唆都大败的教训,需要准备大军三个月的粮草。

整理完这一切,已经是半夜了。

李洛站起来揉揉眼睛,来到庭院看着天上的圆月,嘴角不由露出莫测的笑意。

都以为他是率领二十万元军南征,可其实,根本不是!

最少,还有十万兵马!

只不过,这十万兵马是暗路军。

唐军会悄悄出兵三万,以占城兵的名义,攻击安南南方。

占城国在特察局特务几个月的努力下,占城王终于答应出兵,和元军联手攻打世仇安南。

安南多次攻打蚕食占城国,占城早就想报复,无奈实力不济,这才隐忍至今。这次有元军主打,加上特务们的怂恿许诺,占城王终于答应出兵报一箭之仇。

李洛得到消息,只要元军再次出兵,占城国将出兵五万,攻打安南。

按照李洛和崔秀宁的计划,等到占城军陷入安南战场,再出动几万唐军,以海外宋军的名义,攻打防卫空虚的占城。

除了占城兵,特务们还去了哀牢国,游说安南的另外一个世仇牛吼蛮出兵,但现在还没有进展。

暗路军的准备,李洛不用管,崔秀宁会安排好一切。李洛只需要统帅元军打好就行。

倘若打败了安南,李洛会奏请元军驻扎安南,不让这些元军回去。起码在他起兵前不要回国。

两人精心设计的明暗几步棋,环环相扣,倘若最后一无所得,那就是运气了。

……

第二天,中官和客省使带走了李洛的奏章。

这一来一去,大都的回复没有半个月下不来。李洛干脆又回到海东,和老婆儿子好好待上几天。

“我不管结果如何,就算大败也无所谓,但你一定要活着回来。”

崔秀宁摸着肚子,神色有点忧虑。

“你前年征日,起码还有自己的嫡系亲军。可是这次,全部都是元军,真正可靠的只有几百亲卫,我真是有些担心。”

李洛握住她的手,拍一拍,“你不要担心烦恼,对身子孩子都不好。放心,就算万一我败了,保住一条命还是没问题。”

“就算真的倒霉到全军覆没,我大不了暂时投降,先保住命再说。”

崔秀宁听到这句话,顿时笑了起来,“这可是你说的。真要败了,假装投降,千万不要逞强。”

“特察局会在情报上误导越军,同时把越军的情报传回来。这次,我们会知己知彼。”

两人又把所有的军略研究一边,然后请来文天祥和颜铎,好好参详一番。

文天祥听完李洛的战略布置,想了想说道:“君上思虑周祥,布置巧妙,古之名将亦不过如此。对元军各部的许诺,也很是务实。”

“只有一条。倘若越军始终避战不出,等到春雨来临,瘴气丛生,元军士气必定低落,甚至瘟疫横行。就大大不妙了。”

“君上的对策,是放火烧林,再寻洞杀敌。可是数百里山林,又是潮湿之地,岂能烧起来?倘若用火油,那得需要多少火油?”

李洛眉头一皱,这也是他最讨厌的情况。“那以先生之言,该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