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第3/4页)

忽必烈回复忽都帖木儿,白莲教反迹已露,多半会反。然纵反,亦有大反小反之别。他提醒忽都帖木儿,倘若相逼太甚,则小反也成大反。

皇帝责令忽都帖木儿服从李洛之命,对白莲教软硬兼施,剿抚并用,釜底抽薪,不可鲁莽行事。

看来,忽必烈仍然非常清醒。

然而,由于年关在即,元廷各级官衙都封印了。等到忽都帖木儿收到忽必烈的批复,怎么也要在年后。

正在这时,原本心情还不错的忽必烈,又接到一个让他心情恶劣的消息。

在南海县造反的赵良钤和林桂芳,仗着自己手中的瑶人和畲人精兵,数次打败广州路管军总管王守信。

腊月九日,王守信率军万人与林桂芳大战皂幕山北,忽然新会反贼黎德率军三万增援林桂芳,王守信腹背受敌,兵败身亡。

宋军声势大振,赵良钤乘机联络其他反元势力,佯装攻打广州。完哲都火速派兵追击,却在霞紫谷中伏。那里正是山林,元军骑兵难以逞威,山中瑶兵,畲兵,客兵(客家)趁机围杀,元军再次大败。

完哲都折损了几千骑兵,只得撤兵,上奏请罪。

赵良钤声势更涨。腊月十五,宋主赵良钤“御驾亲征”,率领汉、瑶、畲、客家(也是汉人)、僮等各族壮丁数万人,号称十万,攻打广州!

这还不算,蛰伏在仙霞山脉山区的黄华残部,看见机会难得,突然冲出大山,趁着完哲都攻打赵良钤,攻打赣州!

赣州路总管府总管曹不花战死,黄华率万余人攻占赣州。

忽必烈看了这些奏报,如何不怒?

想必此时,赵良钤已经兵临广州城下了!

而黄华也在赣州招兵买马了。

江西行省本来兵马不少(广州属于江西行省),可由于李洛征越,江西兵马已经被抽调过,加上元军新败,此时江西行省兵力比较空虚,这才给赵良钤和黄华等人钻了空子。

“大汗!完哲都虽败,但大元铁骑实在不习山林之战,请大汗息怒。”

知枢密院事伯颜出列说道。

忽必烈道:“昔年,九拔都曾在崖山写下,张弘范灭宋于此!九拔都,这赵良钤既然自称赵宋宗室,你就再灭宋一次。”

一个相貌堂堂的中年官员出列跪拜道:“喳!微臣领旨!谢恩!”

此人正是已经从日国回来的张弘范。

与忻都灭日后,张弘范再次获得了忽必烈的重用,调回大都,担任中书左丞,兼任侍卫亲军武卫军都指挥使。

说起来很讽刺。忽必烈的侍卫亲卫,人数最多的就是由汉军组成的武卫军。而且,武卫军还是侍卫亲军的主力,高达五万人,尽是北方汉家健儿。

也就是说,忽必烈的禁军主力,是汉军。

忽必烈将侍卫亲军中最强的武卫军交给张弘范,显然忽必烈恢复了对张弘范的信重。

“传旨,撤阿舒特穆尔江西行省平章之职,由张弘范接任江西行省平章,授平南大将军,剿灭赵良钤,黄华!”忽必烈下了圣旨。

张弘范当真是雷厉风,他怕赵良钤攻下广州,又怕黄华攻下洪都(南昌),导致局面败坏,所以年都不过,冒着北国的大雪,心急如焚的南下。

可以说,忠于我大元之心,如火如荼,可昭日月。

张弘范没有带领大军,他南下镇压赵、黄之乱,要调动的是湖广和江浙兵马。

平南大将军,有这个权力!

……

李洛得到这些消息时,已经在回海东的船上。

这男人心中平静如水,波澜不惊。

蒙元建政以来,哪年没人造反?

不稀奇。只是与历史上有些不同罢了。

黄华也好,赵良钤也好,不可能是元军对手。江西虽然空虚,但江浙,湖广,福建,三个方向有几十万元军。

云南行省更是有十几万成建制的重兵集团。

新设立的交州行省(安南),象州行省(占婆),又是十几万元军。

可以说,整个南方的元军,有六十万以上。这还不算受元廷调动的土司蛮兵,大理兵。

黄华和赵良钤要做大,不是没可能,但容错率太低,成功太难了。

偷运兵马已经到尾声,李洛不急在一时,一切的布置按部就班来做,利用湖广平章的权力,低调做自己的事,润物细无声。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李平章已经沦为湖广官员心中的庸才。起码在政事上,李洛的表现很不及格。

既然没有什么漏洞,又不急于一时。就没有什么理由阻止他回海东过年了。

回海东除了陪妻子家人过年,当然还要检阅一下军队。

唐国公,不能太长时间不出现。他已经四个多月没回海东了。

就在李洛回海东之际,江陵(荆州)一处隐秘的江心岛屿上,白莲教总坛高层正准备召开密会。

江心岛的天然岩洞内,此时已经坐满了上百人。这个岩洞显然只是个临时议事的地方。

这也是白莲教各坛的规矩了。极少在同一个地方,召开第二次大会。这次,趁着年关官府封印过年,白莲教难得的喘了口气,也好召开一次大会。

在座的百十人虽然看着高矮胖瘦,有男有女,但都是白莲教的中高层。职位最低的,都是坛主。

众人的座位,也是昭穆有序,并不是杂乱无章。

其中,赫然就有十三岁的大佛女辛苦。而且她的位置非常靠前,显然地位很高。

李洛一离开鄂州,小丫头就立刻离开平章府,回到荆州总坛。

“大佛主到!”

随着一个明显被压抑着嗓子的唱喝声响起,先是一群披着羊皮大袄的汉子挎刀进来,紧接着又是几个身穿红衣的挎剑女子。

最后,一个戴着面具、身材修长的男子,身穿名贵的水獭皮裘,手里捧着一个小暖炉,不快不慢的进入岩洞。

此人便是四省白莲教联盟总坛的大佛主,萧隐。

“大佛主!”

众人一起下拜行礼。唯独三个佛主,大佛女辛苦,以及大佛子,只是弯腰鞠躬,不用跪拜。

看来,大佛女辛苦是排名第六的大人物了。

但是,连她都没见过萧隐的真面目。

好几次开会,大佛主萧隐都是戴着面具而来。

那么,既然他一直戴着面具,大家怎么知道他一定是大佛主呢?

简单,因为声音,还因为那双手。

大佛主的声音与众不同,令人过耳难忘。像是……沉重大门被推开的那种感觉。

说不上好听,也说不上难听。总之很特别,别人想学都学不来。

而且他的手,修长洁白,没有茧子,一看就是养尊处优的人。与大多数人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