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惊云密雨……诡异之处(第3/4页)

博罗欢走到李庭面前说道:“算了,大王虽然不该怎么做,可那也是为了剿贼。我们先不要惹他不快,先打好这一仗再说。”

云南王在静江休整了一日,就下令大军加速,直往湖南道而去。

元军铁骑激起的烟尘如同黄云一般,甚嚣尘上,经久不散。数里之外,都能听到隆隆的马蹄声,就像天边的隐隐雷鸣。

就如同一片巨大的蝗群一般,大军过后,一片凄凉。

元军接近湖南道的消息,三天后既由唐国特务飞报衡州李洛案前。

“元军三日前在桂……静江,最多还有三天,就会来到永州。”李洛在大帐中说道。“寡人在永州给也先帖木儿准备了一份大礼,希望他能收到。”

什么大礼?众将面面相觑。

果然,五天后有一个消息传来。

五天前,刚刚入住云南王的永州知州衙门,夜里突然发生爆炸,云南王虽然没事,却炸死扎伤好几个元军将领。

这当然是特务干的。他们知道云南王会在永州驻扎,就在知州衙署埋下了火药,将引线按在油灯里。

可惜,没有炸死云南王。

但是,这个事情给元军众将心中都蒙上了一层阴影。这还没开打,就死伤了几个将领,不吉利啊。

受到惊吓的云南王勃然大怒,当夜鞭打死了两个女子。就连蒲甘公主阿耶,也被他打得遍体鳞伤。

城中没有迁走的人,都被当成奸细杀掉。

为此,大喇嘛节朵思和萨满太太又忙活了半夜,又是念经作法,又是跳大神。

腊月十五,经过二十天的长途跋涉,几十万元军全部来到永州,将永州也变成一个巨大的军城。

至此,元军和联军终于对峙起来。两军相距最近的地方,只有三十里。

元军因为修整,没有立刻发动进攻,而是安营扎寨,恢复马力。而联军也没有主动进攻。

衡阳和永州,都陷入了紧张而又诡异的气氛之中。两军大营各自岿然不动,稳如泰山。只有双方不断的探马斥候往来两地之间。

而衡阳数县的上空,开始出现元军的海东青。

随着海东青的侦查,元军也大致探明了联军各地大营的位置。

敌我双方都是几十万大军,一动起来就是铺天盖地,雷霆万钧之势。所以双方都没有先动手,而是研究对策,相互试探。

三百里方圆内,都是惊风密雨,黑云压城!

旷世大战……一触即发!

……

“老师!元军主力五日前已经到了静江,此时应该到永州了。永州,就是元军定下的大营!”

远在东州洛宁城的崔秀宁也接到了消息。

崔秀宁道:“第二批火药出来多少了?”

特务李绸回答:“截止上午,一万四千一百斤!”

崔秀宁点点头,有点心不在焉。这段时间以来,东州紧急赶造了十五万斤火药,已经在两天前运往湖南道。估计四天后就能运到衡阳。

这第二批火药虽然还没运走,但暂时不用太急。这么大的仗,没有一个月根本打不完。

她担忧的反而是北方,是乃颜等部的十几万骑兵。

据最新情报,十几万骑兵已经入关了。此时,已经到了河南。

……

十五万斤火药运到衡阳,已经是两军对峙后的第四天。

李洛在见到大批火药的时候,悬了很久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十五万斤,虽然肯定不够,但起码能坚持几场战役了。用不了多久,第二批火药也会运到。

媳妇儿给力啊!

火器营的将士也一片欢腾,有了火器,他们就可以成为全军最瞩目的存在。

这一次,要再立大功!让鞑子见识到,大唐火器的厉害。

不过,李洛仍然没有立刻出兵。他现在占据地利,根本不急在一时。让元军主动进攻,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地利的优势。

后发制人!

此时,衡阳终于开始下雪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啊!”李洛站在城头上,看着飘洒的雪花说道,“血落白雪,更加刺目。寒冬本是肃杀日,多少英雄殒命时。”

这男人的目中,也泛起化不开的忧悒。

“大王悲天悯人之心,天必知也。”文天祥说道,“但愿此战之后,南国再无大战!”

李洛伸出手,让雪花落在掌中,“我军先分散不动,示敌以弱。”接着手掌捏成拳头,“再收缩成拳,决战!”

李洛回头望着北方,“乃颜等部到中原了,可他们如何参加此战?真是元廷的添油战术?想和吐蕃合兵到四川?”

……

洛宁城,唐公府。

“老师,刚到的情报。”李绸进来说道,“乃颜等部的骑兵到河南后,折而向西,似乎要到南阳,可能是要绕过淮河,或者从淮河源头过河。”

崔秀宁站起来,走到地图呆呆看了半天。

这是她按照记忆绘制的地图,算是这个时代最精确的图了。

女人春葱般的手指点到南阳附近。她其实不用看也知道,南阳南边是大别山,西边是伏牛山等大山,都是连绵数百里。

大队骑兵根本不可能翻越。那么去南阳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绕过淮河。

可是绕过淮河之后呢?难道再折而向东来到大别山东端,绕过去再向西到襄阳,在唐军水师难以控制的上游渡江?

也不可能。因为这个过程同样有很多难以逾越的山岭,步兵勉强能过,骑兵太难了。

之所以说襄阳是战略要地,是建立在有水师的基础上,倘若没有水师,襄阳也就没有意义了。

乃颜部骑兵的做法,似乎真的想用骑兵翻山越岭。起码从情报看,好像是这样。

难道忽必烈大叔已经没了办法,只能出此下策?可这么干会损耗多少马力,花费多少时间?还不如绕道吐蕃啊。

崔秀宁拿起一大叠情报,看了看,并没有多少异常情况。无非就是乃颜骑兵的事。

乃颜的军中,是有特务眼线的。可很显然乃颜等人得到了忽必烈的叮嘱,他们没有把战略目的告诉身边人,连将领都不知道主帅的意图。

很显然,老奸巨猾的忽必烈怀疑朝中军中有人泄密。

十几万骑兵,总共二十多万匹战马,还有大量骡马,以及充当肉食的羊群。队伍非常庞大,并没有想瞒着谁。

这么大的动静,相瞒也瞒不住。

这些,其实是几天前的情报了。

现在,乃颜等人是不是已经绕过淮河了?应该快到扬州了吧?

崔秀宁又把李雍发来的新情报仔细看了看,一直看了好几遍,直到掌灯时分,她才发现有个奇怪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