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唐王奸诈……可汗老辣……各有杀机!(第4/4页)

李洛打开崔秀宁的信,看到崔秀宁的怀疑,越看越不对劲。

秀宁说,她觉得乃颜等部在河南大肆征粮很古怪。

乃颜所部全部是骑兵,按照蒙古军队的出征和饮食习惯,为了机动性,一般是不会携带粮食的,他们主要是携带羊群和牛群。

塞外种族本来就是出色的牧人,他们驱赶羊群牛群赶路,就像汉人农民种地那么简单,根本不怕畜群逃走。

史书记载,蒙古军队一次西征,就带着百万只规模的羊群,能吃光几十里范围的草。蒙古军队除了用牛羊做粮食,必须的时候还驱赶畜群殿后阻挡敌军追击。

畜群就是蒙古大军会移动的军粮,奶和肉全部解决了。一支纯粹由塞外种族组成的兵马,为何多此一举的携带粮食长途跋涉?

他们本来就带了很多畜群啊,不就是杀了吃的?

崔秀宁说,她觉得奇怪。但是,她得不出结论,不知道为什么。

李洛看到这里,忽然心中一跳,一身冷汗就出来了。

他之前忽略了李扬情报中的细节。可崔秀宁发现了疑点,却得不出结论。李洛没有发现疑点,却能根据崔秀宁发现的疑点得出结论。

因为,他的史学知识远超崔秀宁!

“请文先生来!”李洛说道,他虽然得出了结论,却不敢断定,只能请文天祥来参详一下。

等文天祥进来,李洛把这个疑点说了一遍,“寡人想到一个可能,想听听先生是不是也这么认为。”

文天祥思索了一会儿,脸色也变了,“大王想到的,是不是当年忽必烈革囊渡江攻灭大理的旧事?大王担忧忽必烈会再用这招横渡长江?”

李洛点点头,“寡人担心的就是这个。先生觉得,有无可能?”

他和文天祥都想到了结论,但他还是觉得忽必烈此举太大胆了。

当年忽必烈灭大理,要渡过金沙江,没有船。忽必烈就令十万元军宰杀牛羊,剥下皮吹成大大的气囊,让十万大军一下子渡过金沙江,出其不意的攻到羊苴咩城。

这件事,其实知道的人并不多,又过去了三十多年,更不会有多少人知道了。

文天祥道:“长江可不比金沙江啊。臣虽然没去过金沙江,却也知道金沙江远没有长江宽广。不过,长江却没有金沙江湍急。要说革囊渡过长江,也不是不可能。臣认为,此举虽然风险很大,但不是不可能实现。”

“大王,长江虽然被我军封锁,可水师对付敌船容易,对付浮在水里的人,就不容易了。”

长江上有两三万唐军水师,由韩韶统带,大小战船上千艘,几乎每隔一里多,就有水师战船巡弋,将宜昌到松江的江面封锁的严严实实。

元军一艘小船,都难以过江。

可问题是,毕竟还有一里多的空隙,倘若元军再来一次“革囊渡江”,水师战船还真未必能拦截的住。

别忘了,南下的十几万骑兵,很多是水达达,骨鬼等渔猎民族,真正的蒙古兵反而很少。

这些部族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鸭绿江,西拉木伦河等一带,真的是“水中如獭”啊。

而且他们是苦寒地带出来的,根本不怕冷啊。这天气在长江游泳,根本不是考验。

就是后世那位伟人,不也在七十高龄游过长江对岸么?

何况这些人还利用了革囊?

李洛看看地图,“就算再来一次革囊过江,那么战马呢?马虽然天生会游泳,可游泳距离有限,最多也就一里,根本游不过来。”

马是靠强大的心肺功能游泳。因为马的密度比人体大,所以会沉入水中,在水中游。它们能一次性吸足了氧气入水,却最多只能坚持十分钟时间。这点时间,不可能游过长江。

后世澳洲有一匹叫RR的马,能在海里游一个小时,但那毕竟是个例。绝大部分的马根本做不到。

文天祥道:“倘若马也用革囊呢?那就能过江了。据说大宋高宗,当年就是一匹马驮着游过长江的。”

泥马渡康王!

李洛眼皮子一跳,他眼前忽然出现一幅画面:宽阔的长江上,数以万计的蛮族骑着马在江上游,马的两侧绑着两个革囊,只露出马头。他们还像在陆地上那样,骑在马背上弯弓搭箭,射杀船上的唐军水兵。

这一幕是不是太荒谬了?

可是,难道当年的大理君臣,听到蒙古大军革囊渡江的消息,就不觉得荒谬吗?

然而,大理国亡了。

可是,为何当年忽必烈征宋,没有使用这招?金国南征为何也没有使用这招?

李洛现在明白了。征宋之所以没有用这招,是因为宋军在江岸上布置了大量沿江军镇,江岸守军数十万。北军就算革囊渡江成功,也无法登陆,会被岸上的守军堵在江中。

而金沙江岸,当年并没有大理军重兵防守。倘若有,蒙古军就是渡过来,也会被岸上的大理军击杀在水中。

革囊渡江,只不过是丧失水师后的无奈之举罢了。

“看来,应该就是如此了。”李洛脸色阴沉地说道,“忽必烈选择了一个很好的时机,他知道我军南下决战,长江南岸空虚,根本没有陆师防守,这才冒险。”

李洛说到这里,赶紧写了一份书信,交给一个侍卫,“六百里加急,送到临安给王后!”

“诺!”侍卫飞奔而出,离开大营。

文天祥看到信送出,也松了口气,“幸亏王后心细,发现了古怪之处。不然,就危险了。难怪乃颜要征粮,因为他带的牛羊根本不能提前杀,只能吃粮食。”

提前大量宰杀牛羊,疑点太明显了,容易让唐国想到。可是要征粮,这疑点就很不明显了。

“但愿,还来得及。”李洛道,“武岩的五万兵马去了湖广堵住吕文焕。江南很是空虚,只有两万兵马留守,还很分散。主要靠王后的五万乡勇了。”

文天祥道:“如今两军对峙,我军无法撤军回援江南。就是派偏师都不行,而且也来不及了。”

为何派出偏师救援江南也不行?因为对面就是元军骑兵主力。任何一支唐军偏师撤离战场,都会受到元军骑兵追击。

竟是骑虎难下之势!

“大王放心,王后女中豪杰,收到信后起码能做出准备,不让江南被偷袭到。等打败也先帖木儿,再派骑兵回援。最坏的结果,无非是江南陷入战火罢了。有王后在,乃颜不可能攻下临安。”

李洛点点头,如今也只能如此了。

媳妇儿,你一定要小心,哪怕江南丢了,你也不能有事。

他在信中说的很明白,真要是发现大量元军革囊渡江,事不可为时就果断带孩子和重要人员出海,不要坚守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