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仓皇北顾……只能投奔李洛了(第2/4页)

《华夏神史》包括了所有华夏神话,将这些神话系统的串联起来,成为一个体系。

比如,昊天上帝是宇宙之主,天道意志所在。而太上老君等三清就是昊天大帝的显像化身。

盘古是开天辟地之神。女娲是创世之神,众生之母。伏羲是教化之神,众生之父。

盘古,女娲和伏羲,都是在昊天上帝化身的三清启示下,来开天辟地,创世教化的。

这是大逻辑和大框架。像什么夸父,共工,刑天等都是道家大神,都是在这个体系中,相互都有关联。

这个时期,记载在《华夏神史》。

那么黄帝炎帝呢?

黄帝和炎帝既是最后的道家大神,也是最早的人皇。乃华夏民族始祖。

从炎黄开始,众神的历史结束,人类社会的历史开始。华夏进入传说史阶段,也就是《华夏古史》。黄帝纪年开始。

黄帝成为部落首领那年,被定为华夏元年。

华夏古史记载的时期,被李洛命名为“华夏联盟时代”。

黄帝封自己众位儿孙,去东南西北做首领。他们的后代,分别成为夏商周,以及古楚国,古蜀国,古吐蕃国,以及北狄,东夷的首领。

而黄帝的嫡脉,一直延续到尧舜禹和夏朝。也就是说,尧舜禹都是黄帝的嫡脉后裔。他们的禅让,其实属于内部禅让。

这数百年,就是华夏联盟时代。

夏启建立夏朝,华夏联盟时代结束,进入华夏王朝时代。

华夏王朝时代,就记载在《华夏信史》。历代史书,都包含在《华夏信史》。

等到夏朝灭亡,商朝建立,华夏王朝的政权才转移到黄帝的庶脉。周朝,是黄帝的另一支庶脉。

如此一来,从神史到古史到信史,从众神时代到华夏联盟时代,再到华夏王朝时代,就一脉相承的下来了。

非常完整,体系严密。

李洛并没有生搬硬造,只是做了系统性描述,让原本关联少逻辑少的华夏神话,变得圆满起来。

再就是增加了一些定义,进行了形式化处理,比如“华夏联盟时代”,华夏元年等。

《华夏神史》和《华夏古史》,都以天道为贯穿思想。因为本身并不浩繁,而且趣味性强,李洛准备用作学堂的辅修教材。

“郑卿不用着急,此事慢慢来。”李洛说道,文化工程不是当务之急,不用太操切。

“传令,七月十五中元节,寡人要率文武百官,大祭阵亡将士。礼部先准备吧。这次大祭,必要隆重堂皇,不可有丝毫马虎。今后,每年中元节,都要大祭英灵。”

“遵旨!”礼部尚书领命。

……

六天后,一支巨大的舰队气势汹汹的来到耽罗(济州岛)。

岛上的少量元军和大量牧奴,顿时一片惊慌。

郑和一声令下,远洋舰队就封锁了耽罗。接着整整一个旅的唐军陆师,就登陆了。

耽罗岛是元廷十四道官牧场之一,也是最小的官牧道,可放养的战马仍然超过三万匹。

岛上元军只有两千汉军,以及上千高丽军,如何能抵挡唐军的进攻?

不到半个时辰,三千汉军和高丽军就之唐军火炮的轰击下崩溃。

唐军轻而易举的占领了耽罗。

其实,忽必烈早就想放弃耽罗,将岛上的战马运回来。可是因为缺船,一直无法实现。

现在好了,全部落在唐军手里。

三天后才得到消息的高丽王,闻讯大惊失色,大呼道:“李洛贼子!合该千刀万剐!”

王后忽都迷失也尖叫道:“李洛!你这个狼羔子!我要杀了你杀了你!”

李洛曾经的“好安达”印候,劝解道:“公主息怒,李洛是忘恩负义的卑鄙小人,这种毒蛇,不能气坏了公主金贵的身子啊!”

忽都迷失气的一鞭子抽过去,“滚!他不是你的安达么!”

印候顿时抱头鼠窜。

高丽王后兀自不解恨,喝道:“来人啊,派人去杀了李签一家!”

高丽王吓了一跳,赶紧说道:“王后,李签早就上书过,揭发了李洛,仁州李氏也是被李洛害了啊,不关李签的事……”

“放屁!”忽都迷失怒道,一点面子也不给高丽王。

“要不是李签,本宫认识李洛是谁!更不会带他去大都,他还有机会做大元的官!李签把一头豺狼当成羊羔,把一条毒蛇当成鳝鱼献给主人,难道就没有罪孽么!”

高丽王都不敢擦拭脸上那愤怒的唾沫星子,他也承认王后说的有道理。要不是仁州李氏,李洛绝无可能做元廷封疆大吏,也就没有实力叛乱。

可李氏毕竟也是受害者啊,李签连宰相官职和公爵之位也丢了,应该够了吧?难道还要灭族么?

要知道,李氏不但是高丽顶级门阀,还是当年的外戚世家,多少代高丽王都有李氏血脉啊。

受到李洛欺骗的人实在太多,又不止李签一人。

“王后,不要气坏了贵体,给李氏一个惩戒处罚他们就是了。”高丽王说道。

“不行!”王后固执的就像一头牛,“你不下令,那本宫就下令!印候!”

“在!”印候硬着头皮靠过来。

“去,传本宫的命令,去蒙古军营调兵,灭了李氏!”王后脸色阴沉地说道。

她绝对不是在开玩笑。自从李洛造反,她就觉得受到莫大的羞辱和欺骗,那时就想杀掉李签泄愤了。

现在李洛竟然敢占领耽罗岛,抢了几万战马,她干脆老账新账一起算,灭了李氏出口气。李氏在高丽是很强横,可在她大元公主眼中,又算得了什么?

“喳!”印候不敢啰嗦,只好出去调兵。

元廷在高丽有驻军。开京附近有三千骑兵,只有高丽王后能调动。

高丽王大惊,只能装作出恭,火速派出一个心腹宦官,通知在京的兵部判书李若愚。

那中官得到王命,拼命的赶往李若愚在京的府邸,冲进去喊道:“判书郎君!判书郎君!”

“什么事!”李若愚扫兴的推开一个姬妾,出门喝道,对这个突然冲进来的宦官很不满。

“大事不好!”宦官根本顾不上李若愚不高兴,“王后大人因为李洛迁怒贵家,要调蒙军诛杀贵家全族了!事急矣!大王无法劝阻,只能通知郎君快逃!”

什么!

李若愚根本没有再问一句话,再说一个字,就冲上马厩。

“来人!回仁州!”李若愚大喝道。

仅仅几个呼吸的时间,李若愚就带着几个私兵,骑马直出开京。

就连他的一群姬妾,都顾不上了。

李若愚离开不到两个时辰,大队蒙古骑兵就开出营地,不快不慢的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