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违抗王命,这不是找死么?(第3/4页)

“你们想,学生和先生送礼在高丽是常事。结果就是,先生不再公正。送礼的照顾学业,那没钱送礼的呢?师徒之谊,何在?”

“这样一来,就成了风气,每个学生都送礼,看谁送得多。那么好的苗子就可能被埋没,影响国家人才大计啊。而且这样的学生,自小就懂得行贿,长大之后做了官呢?”

“还有商人送礼,看似和朝廷无关,却事关重大。长此以往,朝廷采购,民间买卖,参与的商人都是以礼开道,货物卖的好不好,不是质量说了算,而是看谁会钻营取巧。”

“天下财物,不可能因为送来送去而增加。却为此耗费很多精力,让人做事以钻营为先。踏实做事的少了,天下财物就少了。从大局看,人人皆受其害。以至于送礼为常,不送为怪。公正大损,民心浮躁也。”

李简点头:“兄长所言极是。看似不近人情,近乎荒谬,实则高明至极。这一招,是污送礼之名,先让人不敢,再让人不耻。送礼者下贱,收礼者也下贱,这风气就刹住了。”

李签笑道:“民间风气一肃,官场也就肃然。自古吏治之难,不在朝堂,而在江湖也!吏治之败坏,皆由民风而起。唐王整肃民间行贿之风,那是直指根本了。”

自古吏治之难,不在朝堂,而在江湖。倘若李洛听到这句话,一定会为李签点赞。

真的说到点子上了。

民风是什么?

大气候大环境。

世界各国,虽然皆有贪腐。可是程度轻重却差别很大。这其中,民风是个极大的因素。

一个病人和学生都上杆子主动送红包的风气,赖谁?人人都有责任,没有人无辜。

所以李洛和崔秀宁才要冒天下之大不韪,整肃民风,就从民间行贿入手。

两人要妖魔化,污名化民间行贿。上古时期,没有女子失贞可耻的说法。可现在有了这个风气。

风气是可以引导的,只要统治者有心,有智慧。

用来整肃民风的,就是纳入道家的理教!

只要是行贿,不管官场还是民间,全部是无道,失贞,卑贱之举。一旦戴上这些帽子,那就像戴上汉奸叛徒帽子一样,身败名裂。

这会被纳入理教的约束范围,纳入道家教条,用宗教的力量来整肃之。

讽刺的是,李洛的命令一下,绝大部分人不但没有怨言,还很欢喜。

因为终于有借口不送礼了。

事实上,除了真正因为感情交情而馈赠之外,没有任何人喜欢给别人送礼。

就是行贿者本人,也很讨厌。

为了美化告密者,李洛以将告密者进行了美名化处理。一切告发不法之举的,都冠以卫道者,名利双收,鼓励民间积极揭发检举之风。

金氏摇头:“虽然有道理,可为何连彩礼嫁妆也要禁?未免太霸道了吧?”

李蕙质笑道:“大人,唐王并未同意禁绝嫁妆彩礼之请。只是坊间风闻,唐王有意改革婚嫁之礼,据说嫁妆彩礼将会分等级,将嫁妆彩礼固定起来。一旦超过,就按照逾制处置。百姓嫁娶负担,或许会减轻很多。”

李签等人根本不关心百姓负担,却觉得要是真的施行分级嫁妆彩礼,却也能做到移风易俗。

民间嫁妆彩礼向来很重,攀比成风,造成很大负担,也浪费了很多精力。

分级就简单了。

你有钱无钱,等级不到,就只能要那几种彩礼,只能出那几种嫁妆。

逾制的罪名扣下来,哪个百姓受得了?

“唐王之心,不止一统天下啊!”李签感觉很无力,“他还要改变天下!唐王若能成功,那就是始皇帝第二了!”

众人听了都是心中悚然。

不但想一统天下,还要改变天下!

……

江南的六月,梅雨过后就一直骄阳似火。可田里的稻谷也渐渐变黄,快要收割了。

被改为姑苏郡的平江(苏州)长洲县,此时也有一半的水田风吹稻浪,看着很有几分喜人。

虽然天气炎热,可是农夫们仍然来到地头侍弄庄稼,看着快要收割的稻谷,喜上眉梢。

虽说因为耕牛急缺,导致只能种大半的田,可这是自己的田啊。自从大王起兵赶跑了鞑子,镇压了豪族,他们就有了自己的田。

朝廷说,田都是大唐的,可归他们种,可以一直种下去,只收取两成田税。这不就是自己的田么?除此之外,不缴纳任何税收。就是之前的人头税,也不再缴纳了。

据说叫摊丁入亩。

古往今来,没听说过这样的德政。就算今年只能种大半田,也足够吃了。

之前,圣王和圣母娘娘还赈济流民,分发稻种和耕牛骡马,让他们不但有了自己种的田,还让他们度过了难关。

他们很多人,都吃了圣王一年多的赈济粮啊。

一年多!

硬是没让一个人饿死!

说起来简直就是梦话,可的确如此。据说,圣王和圣母娘娘为了粮食,头发都急白了。

比起之前的赵官家,简直好太多了。

至于鞑子,那就更是不能比。

就连县衙中的官人,也经常下乡,怕他们的日子不好过。换了以前,几辈子的人都没听过啊。

大王真是圣人降世,王后娘娘真是圣女菩萨啊。

天高地厚之恩!

等到耕牛以后多了,日子就会更好过。

这不,各地新修的道社,就算不是炎黄帝社,他们也往往为大王娘娘祈福。

可是,长洲县的百姓也很苦恼。

真的很苦恼。

因为娶媳妇太难了。断香火的太多了。

前段日子,圣王下了《禁杀婴令》,宣讲的县令官人告诉百姓,本县的男女比例,已经达到三比一!(史实,但却是明初的数据)

也就是说,本县男子的数目,是女子的三倍!大唐男多女少最严重的地方,本县排第三!

难怪那么多人娶不上媳妇,这比例也太吓人了。

可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个事实。平日里都能见到,明显就是男子很多,而女子很少。

原因么,大家也都清楚,残杀女婴!

《禁杀婴令》一公布,他们就忍不住想嚎啕大哭。

圣王说了,不能让大唐男儿无女可娶,从今日起,凡是生女婴者,可每年领取一块银元养育钱,一直领到五岁!

还说,凡是将来嫁女达到三人者,可免税一年。

至于杀婴的残酷处罚,他们也就觉得可以接受了。

毕竟,谁愿意杀害自己生下来的孩子?

日子慢慢好过起来,朝廷给了补贴,为何还要杀婴呢?又不用再缴纳人头税。

他们平均每户二十亩田,只要年景不差有耕牛,一年两季五十石粮食。扣除十石税,还剩四十石,足够养活十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