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唐梁密约……南洋惊变(第3/3页)

李洛忍不住问了一句:“毒是谁下的?我们的人?”

崔秀宁摇头,“不是。我们的人成了萧畾的亲信后,只是怂恿她想办法让太子尽快登基,因为她公公才四十多岁,身体好得很。她是自己想法子下的毒,应该是出嫁前就准备好了。”

“够毒啊。”李洛感到身上有点发寒。

崔秀宁笑得很开心,“是不是后怕?要是你之前真娶了她回来,说不定她就给你喂毒药恰……不对,应该是给我喂毒药恰。”

“什么毒药?”李洛有点好奇,“古代毒药品种不多,真是难为她了。”

崔秀宁道:“我估计,是那种植物类型的毒药。肯定不是砒霜这种暴烈低级的东西。”

“禀大王,娘娘,李织求见。”女官颜婵进来禀奏。

“传。”

“诺。”

李洛精神一振,特察局一定有重要情报了。

“大王,老师。”李织见礼之后直接汇报:

“刚得的消息,远在爪洼的赵昌,已经征服大半个南洋群岛,降服各族岛民数百万。赵昌以陈宜中为宰相,陈大举为枢密院使,服部丸藏为水师大都督。”

“赵昌的宋军有汉军四万,日军七千,越军两万,高丽三别抄军三千。这是他的主力兵马。除此之外,还有岛上蛮兵十余万。加起来共有二十万!”

“赵昌效法元廷,实行各族分等。以汉人,日人,越人,高丽人为一等;以最先投靠的土人为二等,以后投靠的土人为三等。”

“赵昌在南洋大造战船,打造兵器盔甲。计划明年春季,誓师北伐!”

什么?

李洛和崔秀宁有些愕然。想不到当年的泉州小朝廷,跑到南洋后折腾起这么大风浪。

竟然占了后世的印尼?

还有,四年前赵昌率舰队逃往南洋时,只有汉人义军、日国倭寇、高丽三别抄组成的一万多残兵,怎么几年下来有这么多汉军?

难道他收拢了南洋诸岛上的流亡汉人和安南人?

李洛没有猜错。赵昌的确收拢了南洋诸岛的流亡汉人和安南人,使得军力大增。

李织继续说道:“今年正月初二,宋军舰队从婆罗洲出发,与信诃沙里国舰队在婆罗洲南海域决战,宋军水师大将服部丸藏,大败信诃国王克塔拉伽亲率的数万水师,克塔拉伽逃走。”

“正月上旬,宋军枢密使陈大举与信诃沙里国在武兰大战,陈大举大胜,斩杀信诃兵数万,克塔拉伽再次逃走。”

“正月中旬,宋军攻下信诃沙里国都,斩杀国王克塔拉伽。日兵首先屠杀,越兵和高丽兵也跟着屠杀,最后汉兵也参与进来。宋军杀人无算,死者数以十万计。信诃沙里国灭亡。”

“正月下旬,宋军在金洲岛(苏门答腊)之东海域,与三佛齐国舰队决战。三佛齐国大败。宋军登陆金洲。二月中旬,攻入勃林邦城,灭三佛齐国。”

“二月下旬,赵昌以勃林邦(巨港)为行在,改勃林邦为安京。三月,又灭须文那国,尽有金洲……”

李洛皱眉,“这么说,海宋已经拥有婆罗州,金洲,爪哇岛,吕宋四地,连灭三国?”

如果这样,那么赵昌就占领了后世大半个南洋。

李织回答:“是。海宋改婆罗洲为罗州,改金洲为金州,改爪哇岛为横州,吕宋为吕州。这四州的各部族领主,已经效忠海宋。赵昌封他们为安抚使,宣抚使等官职。”

“还有一点很重要。海宋去年造了很多船,水师之强,仅次于我大唐!而且,海宋已经向广州派出了使者。”

崔秀宁道:“你下去后,增加南洋的人手,以后最多每月必须有消息。”

“诺。”李织领命退下,连夜去布置了。

唐国之前并不重视遥远的南洋,情报很少关注。但现在不一样了。

李洛问崔秀宁:“你之前画的南洋地形图呢?”

“在芙蕖阁。”崔秀宁站起来往外走。

两人来到芙蕖阁,在保密柜里找出很久之前就画好的南洋地图,一起凑着脑袋看。

“海宋的势力范围,已经靠近后世泰国了。它已经扼守了马六甲,封住了海上丝绸之路。我猜,赵昌一定很快会对暹罗用兵,把势力伸入大陆。”崔秀宁道。

李洛笑道:“这个赵昌,在南洋四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是个角色。他竟然学起忽必烈,以夷制夷。”

崔秀宁点点苏门答腊岛,“海宋明年春天会北伐。多半是先占领象州和交州,这样,就能占领整个南洋。到那时,力量就会膨胀。那些岛上土著开化程度不高,被宋军打服后很容易听话。”

李洛道:“可惜他手上的东亚兵太少。汉,日,高丽,安南兵加起来只有七万。他肯定会想方设法在大陆挖人口。”

崔秀宁笑道:“广州小朝廷肯定知道这消息了。你说,两宋有没有可能合流?”

两宋合流?

李洛愣了一下,可能么?

“我知道你认为不可能。”崔秀宁变得有点严肃了,“但我觉得可能。知道为啥?因为赵良钤没有生育能力。他几十个妃子,这么久没有一个人怀孕。广州宋廷已经有人奏请寻找赵氏后裔,过继给赵良钤了。”

“更有意思的是,赵昌刚好比赵良钤低一辈儿,按规矩要叫赵良钤叔叔,好像还在五服之内。呵呵,你还觉得不可能?”

李洛目光一冷。

有可能!

而且可能性很大!

这样的事,在南宋历史上发生过多次了。赵昌完全有可能过继给赵良钤,从而实现两宋合流。

南宋皇帝也有当太上皇的传统。赵良钤完全有可能为了大局退位太上皇。两宋一旦合流,那实力就会强大很多。

赵昌在南洋诸岛四年了,一定积累了很多资源,又征服了大量的土人。

要是再和占据后世广东和海南的广州宋廷合流,就跃然而成一大国。

李洛坐下来,他要好好想想,从大局和长远上想,两宋合流对大唐的利弊。

崔秀宁也若有所思,似乎也在考虑这件事。

良久,李洛轻松的一笑,“就让他们合流。”

崔秀宁也点头,“没错,就让他们合流。”

两人想到一块去了,不由相视一笑,夫妻之间根本就是心照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