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文太尉誓师南征……大理王密议北伐(第2/3页)

他展开誓师表,大声念起来。其实能听到的人不多,只是个形式罢了。

“安南者,华夏之故土也;越人等,炎黄之苗裔也。自秦定岭南,移民南迁,赵佗归汉,世为汉地,流官牧治,盖千余年也。”

“故而汉家文治,蔚然天南,仓颉之字,行于海角。千年已降,早入诸夏。及至弱宋,疆土分析,北失燕云,西失甘凉,东失辽东,南失静海。安南以静海军节度使分疆自立,盖三百余年。”

“而蒙元起于漠北,仗马南侵,鞭挞天下。四国尽灭,独余安南,终不免沦亡。今,元军盘踞,静海不静,安南不安,民如倒悬,马入农田,数百万众,血泪已干。”

“大唐诸夏之长,圣主华民之父。越人之难,痛于肺腑……今不待恢复,乃发诸夏之汉、吐蕃、畲、瑶、侗、彝、苗、羌、土家九族兵马三十万,吊民伐罪,剪灭凶顽,克期荡平,洗涤胡尘,再造桑梓……”

“尔等大唐之长城,圣主之虎贲,华夏之卫士,安忍夏土分离,同胞罹难……当恪守武道,奋力向前,誓死报效……不使武德有亏,军旗失色也。”

“众军肃听,吾有一言。我大唐军法严明,律令森然,自当令行禁止,不敢稍犯……班师之日,凯旋之时,吾与众军饮之君前,不亦快哉!华夏三九八二年,唐五年九月十八。”

文天祥的誓师词念完,军礼官就喝到:“奏乐!”

顿时,军中的钟鼓号角节奏悠缓的响起,旋律悲壮苍凉。紧接着,军礼官抽出唐刀一扬,出征将士就一起开口缓唱军歌《国殇》。

十几万人高歌,声音惊天动地,就连江水也被震起了涟漪。临安城中的百姓听到歌声,一起驻足静听,神色肃然。

直到军歌唱完,附近的群山还是回声袅袅,犹如天音。

文天祥走下高台,率领一群将领来到李洛的马前,行礼道:“臣钦命南征元帅文天祥,誓师已毕,特来陛辞,恭请大王示下。”

李洛肃然道:“出征!”

“诺!”文天祥与众将下拜礼毕,大声道:“本帅奉旨南征,传令!上船出发!”

“诺!”众将发一声喊,就大步流星的各归所部,组织兵马上船。

整个大军,顿时紧张有序,凌而不乱的动起来。

直到大半天之后,所有兵马辎重才全部上船。

“轰轰!”随即晋阳舰上的火炮轰响,下达了起锚的命令。

一片白帆转动之间,犹如白云翻滚。慢慢的,一千多艘舰船组成的巨大的舰队,缓缓离开码头,往外海而去。

唐军起大军三十万南征的消息,很快就传往四面八方。仅仅四天后,就传到广州。

已经成了太上皇的赵良钤大惊之下,赶紧派人通知攻打暹罗的皇帝赵昌,让他堤防唐军。同时紧急动员,严防唐军攻打广东。

几乎同时,江陵的梁国君臣也知道了。

监国太子萧焱知道,李洛终于要开始统一之战了。他早接到李洛的信,让他促使组织三国联军,攻打唐国。

很显然,李洛南征虽然抽调了大批精兵南征安南,但他希望三国攻唐。

这说明他胜券在握,根本有恃无恐,浑然没有将三国几十万大军放在眼里。

说实话,萧焱不是没有动摇过,而且到现在内心还在时时煎熬,痛苦挣扎。

他真的很想延续大梁,做个言出法随的大梁天子。但他很清楚,他根本做不到。

相对大梁,李唐太强了。李洛只要愿意,半月之内就会兵临城下。

真的打不过啊。

李洛又这么精明,这么冷静,一点小错都不肯犯,大梁没有侥幸的可能。

所以,萧焱为了归唐后的富贵,这男人立刻就下令,准备派出使者奔赴大理,商议乘唐军南征分兵,联合攻唐。

萧焱还煞有其事的拟定了一份军略:

倘若南征唐军无法速战速决,那么就由梁军攻打江西,宋军攻打福建,而由大理军攻打四川。

之后,梁军宋军各自固守江西和福建,大理占据四川,将唐国的势力压缩在江浙一带。

如此一来,唐国丢掉四川,福建,江西,就不足为虑了。

而三国都有好处。

实事求是的说,这个计划既不保守也不冒进,还是很能打动人的。毕竟,唐军已经抽调十几万兵马打安南了,本土兵马最多二三十万。而三国联军最少六十万,很值得冒险了。

只要三国一出兵攻唐,那么大义就立刻转到李洛那里。天下人就会知道,李唐起兵攻打安南的元军,而三国却不顾抗元大局,乘机主动攻打唐国。

那要是被唐国腾出手来灭掉,还冤枉么?

就是后世史书,也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写着:三国攻唐,大败,遂亡。

萧焱忍不住叹息,唐王是既要里子,又要面子,可谓便宜占尽啊。

“你看看这个方略如何?你觉得可以,那就这么办。”萧焱派出使者前,还是征求了辛苦的意见。

朱雀门之变后,辛苦虽然没有走到台前,但所有人都知道,她是梁国最有权势的女子。

而且她虽然年幼,可心机手段当真了得。前不久,一个豪族官员奏请萧焱,不要让光明公主参与朝政,得罪了她,结果几天后就不明不白的死在青楼。

而且死的很蹊跷,很丢人。

如此不择手段而又不留下丝毫把柄,这就可怕了。

辛苦看了看方略,“我听说,段正小心勤慎,他未必会上当。攻打四川的事,他可能胆子还是不够。”

萧焱道:“引诱大理军北征四川,是唐王想干的事。可要是段正不敢出来,那就没办法了。”

辛苦道:“这个任务完不成,那李洛以后可能就会冷落我们了。没有权势的富贵,那还是富贵么?大理兵马不少,又擅长山上打战,地利优势太大,必须把他们引出来。他们,就是我们的投名状。”

萧焱听到投名状心中一跳,可也承认辛苦这个词用得很对。

可不就是拿大理当投名状么?

萧焱皱眉,“那你说怎么让段正一定出兵?”

辛苦笑道:“写信给你妹妹啊,她可是大理皇后,让她力主出兵。”

“萧畾?”萧焱摇摇头,“她是女流之辈,军国大事,她如何插得上嘴?”

“不试试怎么知道。”辛苦说道,心想你虽然是萧畾的兄长,但我比你更了解她。哼,你以为段庆是怎么死的?

“好。那我就以唇亡齿寒,大梁独力难支为由,让她说服段正主动出兵。”萧焱开始写信。

半月之后,羊苴咩城的大理皇帝段正,终于见到梁国的使者,当然,宋国的使者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