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迁都之议,安南归唐(第3/3页)

王后崔秀宁抱着李衍,站在车上回望临安,看着住了两年的地方,不禁泪光涟涟。

离开海东时是这样,离开临安时也是这样,以后离开江陵时是不是也这样?

什么时候不再迁移了呢?

五月初五端阳节,西迁队伍终于到了江陵。

这沿江大城,数月前还是萧梁都城,如今要成为唐国行在了。

控制江陵的高朗,立刻组织百姓官员迎接。唐主李洛在盛大的欢迎仪式中,进入了江陵,再进入早就被打扫收拾干净的梁国皇宫。

“大王,那就是朱雀门。”随驾的辛苦指着东门对李洛介绍道。

辛苦看着萧梁皇宫,心中也有些感慨。她对这里很熟悉,可是这次再来这里,心境却完全不同了。

李洛进入皇宫,被筛选留用的宦官宫女们在光明殿前的广场上跪了一地,足足两三千人。加上唐宫本来就有的,已经超过四千人。

其中大多数宦官和宫女,都是十几岁的少男少女。

李洛很是无语。萧隐真是作孽啊。竟然收了这么多小宦官。当然,这些小宦官都是没饭吃,家里养不活,这才自愿阉割入宫,倒也不是萧隐逼的。

再怎么样,也比活活饿死强啊。

“大王,老师,这梁宫共有三大殿,四大宫。用来朝会的,叫光明殿……”大唐大特务,曾经的梁国尚书令高朗介绍道。

李洛和崔秀宁看着这光明殿,不禁腹诽萧隐奢侈。

光明殿并不太大,比临安的归德殿也大不了多少。可是都用的琉璃瓦,而且壁画辉煌,贴金镶玉,看上去非常华美。

萧隐可是一起兵就开始修建皇宫的。而且他是白莲教大佛主,地下能量很大,早在起兵前,就野心勃勃的筹划修建皇宫。就连建材和大匠,也在起兵前准备好了。

所以萧梁皇宫的规模虽然不大,却规划严密,五脏俱全,绝对不是草草修建。

精致华美,小而不狭,就是这座宫殿的特点。

唐公的女官和宦官首领,第一时间将梁宫的宦官宫女带走,重新分配职司。而侍卫们则是到处搜查。

等到一番折腾,李洛才正式在光明殿升座,接受百官朝贺。

“大王万寿金安!”数百朝臣跪下叩拜,动作很是整齐。

李洛坐在宽敞明亮了多的光明殿,这才感觉和在归德殿的不同。

没错,这光明殿才算是个金銮殿的样子。其他不说,就是这把镶玉紫檀纹龙宝座,和宝座后面的九州江山图雕刻屏风,就是临安没有的。

“诸卿平身。”李洛温言说道。

“谢大王!”大臣们礼毕起身。

高朗首先出列奏道:“大王,萧梁皇宫,也叫大明宫,此殿叫光明殿。请旨知否改名?”

新主占旧宫,肯定要改名的,这是规矩。

李洛想了想,“大明宫就给为光华宫,光明殿么,就改为光政殿。”

“遵旨!”

紧接着,李洛就下了一道安民诏书,抚慰江陵百姓。

……

五月初八,羊苴咩城的杨序统兵三万南下,攻打缅甸。

而驻扎在安南的唐将江钧,也统兵三万西进,攻打缅甸。

驻扎缅甸的元军都是汉军和蛮兵,早就军心浮动,人心惶惶。两路唐军一攻入缅甸,驻缅五万元军立刻土崩瓦解。

五月下旬,唐军攻占蒲甘曾经的王京蒲甘城,立蒲甘公主阿耶为蒲甘女王。

被唐军扶持登基的阿耶女王,第一道王命就是向唐国称臣,改蒲甘城为孔明城。这是因为蒲甘有很多孔明庙,尊奉武侯。

阿耶女王第二道王命,就是在蒲甘设置郡县。将蒲甘全国设为九郡四十九县,任命唐军中的将领为郡县官吏。

蒲甘事实上成为驻缅唐军军管的地方。

六月中旬,仅仅在位四个月的安南国王陈益稷,发布诏书《静海军归夏诏》,宣布举国回归华夏。

安南百姓心中复杂无比,可国主亲自下了《归夏诏》,又有唐军驻扎,硬骨头早被元军杀光了,如何能反抗呢?

再说,大多数人的确是华夏移民,安南以前的确就是华夏一部,同文同种,他们也没有多少反抗的意识。

李洛接到陈益稷的《静海军归夏诏》,立刻下诏封陈益稷为静海候,礼部侍郎。

与此同时,正式改安南为交州,交州大权开始转交给交州牧陈羽。摄政四个月的文天祥回朝。

至此,安南正式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