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御前军议,三路北伐!(第3/3页)

而大都的忽必烈,已经接到奏报。

“哈哈哈,好好好!”忽必烈大笑,“李洛这个狼崽子不错,终于忍不住主动出来了。伯颜,除了汉中要死守之外,江北和腹里都让他们来!最好让他们深入几百里地!”

伯颜笑道:“奴才恭喜大汗!大汗一直等着李洛主动来,他果然就来了。”

安童也很高兴:“这北方就像是草原,我大元铁骑奔驰起来就像是白毛风,李洛还以为能像南方那样?大元在南方才多少铁骑?这次,一定要灭了他几十万大军!”

忽必烈却笑容一敛,“李洛应该会亲自领军攻打汉中。汉中扼守了四百里褒斜古道,兵马也不少,的确易守难攻。但,还是要增援。关中,不能丢!”

伯颜心领神会,安童却问道:“大汗,为何不干脆把李洛也放进关中,乘机灭了他?”

“你这个奴才啊,为何一点也不像你的祖父木华黎呢?”忽必烈有些恨其不争地说道,“关中是朕当年的根据之地,朕在关中十余年,深知关中之险要。”

“李洛要是攻占关中,封锁了潼关萧关,那大元铁骑就很难进去了。关中就真成了他嘴里的肉。关中被叛军掌握,那还得了么?那就是狼钻进了猎人的帐篷!”

“朕不怕他打江北,不怕他打大都。他骑兵少,打赢两仗也没用,扎不了根,无法派出官吏接管地方,迟早会败。但关中不一样,你明白了么?”

安童羞愧难当,赶紧跪下说道:“大汗的话,就像梦中的神启,就像大海般的智慧滋润了干涸的小溪,奴才感激的想要歌唱,羞愧的又想哭泣。”

伯颜道:“大汗,关中兵马不少,但奴才还是觉得不放心呐。河南江北的大军不能动,是不是传旨河东山西道(后世山西)的兵马,渡过黄河支援关中?”

河东山西道作为元廷“腹里”地区,驻扎了十几万兵马,光骑兵就有七万,要是南下关中,就万无一失了。

忽必烈皱眉,“只怕来不及了。陕西与河东之间的黄河,水流可是暴躁(湍急)的很,出了名的难渡。这圣旨传过去,再等他们渡过黄河天险,需要多少天?母牛都能下崽了。”

那时的黄河可不像后世,水量之大,不辩牛马。

伯颜默然不语。大汗说的不错,多半是来不及了。

不过,关中有十五万大军,汉中就有五万,大散关也在大元手里。叛军其实很难进入关中。

为了以防万一,也因为对李洛心存忌惮,忽必烈还是下旨给河东山西道的元军,让他们想办法尽快渡过黄河天险,支援关中,确保万无一失。

同时,忽必烈派出怯薛侍卫数人,飞驰关中,严旨告诫关中各将领,务必谨守关隘,不得擅自移动,以免为叛军所乘,中了奸计。

可以说,忽必烈的应对已经完美了。他甚至考虑到唐军用诡计赚取汉中,千里迢迢派侍卫去督导叮嘱。

……

汉中之北乃是秦岭,古来兵家之必争的褒斜古道,就在秦岭中蜿蜒而过。褒斜古道南起褒谷口,北到斜谷口,绵延四百余里。

过了褒斜古道,经过汉中,才能到达剑门。

褒斜古道据说是夏禹最早开凿的,非常古老,是秦蜀之间的主道,秦国灭蜀,就由此道入川。

此时距离褒谷口数十里的秦岭深处,险峻的西缺岭上,正有一处山寨冒出股股炊烟。

这就是名闻汉中,声震关中的“绿林大盗”汉中之虎唐牧的山寨。

唐牧是反元数年的义军,只是之前活动在巴山,人马不过千人。可是大半年前,元廷强制汉人剃发留辫,不甘屈服的陕西人认为“丢了先人”,纷纷起来反抗逃亡,使得汉中之虎唐牧的队伍滚雪球一般发展到数万人。

唐牧刚开始还镇压了几个豪强汉奸,抄了他们的存粮。可是和元军一打就输,只能大败后逃走。

正在途穷之际,忽然有自称唐国特使的人出现,建议他放弃巴山,占据秦岭的西缺岭。

唐牧早有投唐之意,顿时大喜。他听从唐国特使们的建议,率部占据西缺岭。

西缺岭显然是唐国特使精心挑选的地方,易守难攻。唐牧自从占了此处,元军多次围剿都铩羽而归。

而且唐国特使还帮助唐牧训练义军,大半年下来竟然让上万人的义军脱胎换骨般强大起来,已不是之前的乌合之众。

这还不算,唐牧还在神通广大的唐国特使的指引下,成功袭击了元军汉中军器匠造局,获得大量兵器,实力大涨。

现在,特使告诉他,终于要动手了。

山寨大厅中,此时坐了十几个汉子,当中浓眉大眼的汉子,正是汉中之虎唐牧。

他身边做得最近的三个人,都是面色白净的青年,就是所谓的唐国特使了。

“将军,算算时日,陛下应该快到葭萌关了。我们该动手抢占褒谷口了。”一个特使说道,“这几十里山路,我等怎么也要一天工夫才能赶到。”

“好!那末将就立刻点兵出发!”唐牧猛然站起。

另一个特使拊掌笑道:“将军忠义果敢,真乃大唐良将,等陛下一到,必受重用!”

唐牧笑道:“那就多承特使美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