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皇后娘娘的一天日常(第3/3页)

《大唐律》可说是有史以来最完善,最合理的法典。不但体现了公正和威权,还体现了开明统治、以民为本的思想,是既领先于时代,又不脱离时代的法典。

崔秀宁可谓是掌握好了这个度,利用自己的法律知识,结合古代实际,用心编写《大唐律》。

不过,《大唐律》比较浩繁,崔秀宁断断续续编写了两年,才完成大半。估计还需要一年,才能编完付梓,颁布天下。

崔秀宁编写了半个时辰的《大唐律》,起来活动活动,用了一碗燕窝羹,就接着编写《皇学真典》。

《皇学真典》是给皇子皇女们用的教材。

皇家教材主要是崔秀宁编写的。这些知识,能使皇子公主们学到不少超越时代的知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方法论接近现代,具有远超其他人的视野。

但在思想上,他们仍然属于这个时代,属于古人。只不过,需要他们比其他古人更有思辨能力和科学的方法论。

《皇学真典》涉及了很多后世有用的知识,但每科内容都不深,比如数学,只是高中水平。物理化学只是初中水平。经济学也只有高中常识的水品。

而唐国全国通用的学堂教材,就是最高学府的大唐学宫,数学也只相当初中水平,物理化学只有一些简单的常识,算是格物,不求甚解。

《皇学真典》目前只准备给皇子皇女们用,并不对外公开。

这倒不是两人太自私。因为,就算推广《皇学真典》,谁来教?根本就没有这个师资力量。

就这几个孩子,两人都需要利用好时间才能教的过来,要耗费多年时间才能慢慢教完《皇学真典》,怎么教别人?

两人的设想是,多年之后才能慢慢普及《皇家真典》的内容。在普及之前,先要给最高学府大唐学宫研习揣摩数年,再培养师资,从上往下的普及。

步子大了……不好。

“启禀娘娘,文太尉回朝了,在宫外候旨。”女官颜婵儿的声音响起,打断崔秀宁的思绪。

崔秀宁精神一振,放下笔揉揉手腕,“快请文先生入宫。”

“诺!”

……

十月下旬,文天祥和陈淑桢先后回朝。

文天祥仅仅在江陵歇息了三天,就奉崔秀宁懿旨,准备率领十万大军,十万俘虏,从武关道进入关中,协助李洛攻打陇西陇东和河套,同时修建长安宫。

即将随文天祥进入关中的,还有被特察局从泰山“请来”的张志纯。

出乎崔秀宁意料,张志纯被“请”来,却毫无怒意。不但毫无怒意,甚至得到崔秀宁召见后,还很恭敬。

得知大唐皇帝要重修长安宫,请他出任宫建大臣,张志纯不但没有推辞,还欣然接受。

原因说起来不值一提。因为大唐以道家为国教。作为道士,也作为汉人,张志纯没有理由抗拒大唐。

张志纯拜别崔秀宁时,崔秀宁给了他一些图纸,是关于修建城市排水排污,以及防火防洪,和一些后世的城建规划。

张志纯见后大为赞叹。崔秀宁提出的设计,虽然没有颠覆他的认知,却给了他很大的启发。

他万万想不到,大唐皇后竟然也知道这么多鲁班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