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要有古代版的“大数据监测”!(第2/2页)

没错,觉得此事理所当然,再正常不过,所以才没有汇报。

特务们都觉得这事没问题,压根没什么不对,不上报也就可以理解了。

李织虽然知道,可也觉得没什么大不了,也就没有禀报。天下之事那么多,大事重事都不少,岂能事事上报?那娘娘还有安生的时候么?

崔秀宁闻言不禁摇头。

她知道,这的确是特察局没有汇报的原因。

可问题是,这真的理所当然么?

就因为皇帝姓李,就不许吃鲤鱼,吃李子?所有人都觉得正常?

这就是封建专制时代的普世认知。

百姓会不满,却不会感到奇怪。

虽然她和李洛没有下令禁止吃李子和鲤鱼,《大唐律典》也没有条文禁止,可官员们为了讨好皇帝和朝廷,会拿着鸡毛当令箭,放大一些条款的边际,形成约定俗成的“律法”。

就是后世,这样的事情也屡见不鲜,典型的就是层层加码,更加严格,甚至过度解读各种“精神”,让终端执法走样。

这个口子,一定不能开!

但是,崔秀宁也不好训斥特察局。毕竟他们不是后世人,他们的思想,还是古人那一套,即便他们学了崔秀宁和李洛的一些新知识,那也无法改变他们属于古人的观念。

换句话说,他们要是真的能改变,那李洛也坐不稳皇位了。

“百姓口中之食,本就不多。这天下到处都是李子和鲤鱼,怎么能不让食用?难道天子的威严,需要靠这些来表明么?这样只会让人认为天子没有胸襟,只会增加百姓的怨气。”崔秀宁说道,“以后凡此等事,都应该上报。”

她只能轻轻放下。

“遵旨!”李织松了口气。

第二天,一道废除禁食李子鲤鱼乱命的圣旨,就颁发下来。

摄政皇后代发的圣旨曰:“……大唐以道治天下,顺道者皆可为之,违道者皆不可为。李子,时令之果,鲤鱼,江湖之鲜,此乃华夏天赐美食,合食之道。因国姓而禁食,不近人情,不合道理。

皇帝天授,其威在德,其法在道……地方官吏,擅自禁食,有伤天子之仁,岂忠君乎?自今日起,不得禁食……官吏再敢有擅出法令,擅改法令者,一体问罪……钦此!”

圣旨一下,很快由通政司火速刊印,通过驿站发送各州郡,广为张贴。

这道圣旨第一说明皇帝根本没有禁食李子鲤鱼的意思。第二是不许地方官吏再推行此类禁令,第三就是警告地方官吏不要擅自出台和修改法令。

即表明了皇帝的胸襟,表明了天子顺应天道,爱护百姓的意思,又狠狠敲打了地方官员。

此事也让崔秀宁心生警惕。对于民间和地方官场的监测,一定要制定非常量化的指标,建立新的方法论。光靠臣子们的主观经验认知,来判断事物的好坏,来判断是否出了问题,是不可靠的。

必须要有古代版的“大数据监测”!

否则,下面很多事情,朝廷和皇帝就会搞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