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大唐天子和蒙古可汗,都很难搞(第2/3页)

两人拿起情报一看,不由有些愕然。

忽必烈大叔,不讲武德啊。

原来,忽必烈竟然派出使者,和大唐谈判,议题是“送还河朔”。

所谓送还河朔,当然是有条件的。元廷怎么会那么好心?

这条件就是:送元廷钱粮五千万!

可以是金银,可以是粮食和食盐,可以是其他物资,只要折价五千万贯铜钱就行。

五千万!

尼玛,真敢要啊,如此狮子大张口,这是拿李洛当冤大头了?

当然是漫天要价,等着李洛就地还钱。

“陛下,娘娘,元使不忽木两天后就会过黄河了。请旨,特察局该怎么做?”李织问道。

李洛和崔秀宁不由都思索起来。

很明显,忽必烈大张旗鼓,堂堂正正的派出使者“谈判”,用的是阳谋。

倘若李洛答应花钱赎回华夏故土,那就是冤大头,就是花钱买和平的大宋。

而忽必烈就可以拿到巨额钱财,将河朔这越来越烫手、越来越难守的土地扔出去,还有了台阶下,还能趁势迁都西方,里子面子都有了。

倘若李洛不愿意花钱赎,那么就必须再次北伐打仗。打仗是要死人的,死很多人。

那么,是不是大唐天子宁愿牺牲将士百姓性命,也不想花钱呢?把数以万计的将士生死,看的比钱粮更重要?

然后蒙元一造势,对唐廷和李洛的名声就很不利。

但没想多久,李洛和崔秀宁就有了办法。

“传令各地分局和官府,让他们宣传,就说元廷要欺骗大唐,说让大唐花钱赎回河朔,但拿到钱也不会交还河朔。最后,还是要打。还有……”李洛说到这里,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给了崔秀宁一个隐晦的眼神。

有些话,天子不好说。因为天子的身份太过于神圣。

这个隐晦的眼神一般人是决计无法察觉的,可崔秀宁却明白了。

于是,皇后的神色立刻严肃起来。“李织,国库里已经快没钱了。大唐若要赎回河朔,就必须增加赋税,拿百姓的民脂民膏去讨好鞑子。你懂了么?”

什么?大唐没钱了?怎么可能?大唐起码现在,还是很有钱的。虽然大唐一直在打仗,可也一直在发财啊。

李织一愣,但冰雪聪明的她立刻就明白了。

老师说没钱,那就是没钱。即便这不是事实,可也是“事实”。

“是,弟子明白了。国库无钱,要赎回河朔当然只要增加赋税,增加百姓负担。陛下不愿意横征暴敛,当然只能继续北伐,靠武力拿回河朔。学生这就回去,和她们拟定一个宣传方案。”

李织说道。

“好,你去办吧。”崔秀宁赞许的点点头。

等到李织退下,李洛忍不住笑出来。

天子,当然不能睁眼说瞎话。发了那么多战争财,国库里还有那么多钱粮,怎么能说已经没钱呢?皇帝的话,要有威信,要“堂堂正正”。起码表面上应该这样。

皇后说,倒是没问题。

“忽必烈大叔拿不到钱,会不会自己退出河朔?”崔秀宁问。

李洛苦笑:“这老家伙,真是难搞。他是不会真的硬打的,他舍不得损耗蒙古骑兵。再说,此时他的确想迁都了。”

“假打?虚张声势?用汉军和色目兵象征性的打一打?”崔秀宁不太相信,“我觉得他可能会最后来一次狠的。不然,他下不了台。”

李洛站起来,呆呆想了半天,觉得忽必烈这招赎回河朔的伎俩之后,还有一招。

这一招,应该才是真正的杀招。

或者说,是个很大的麻烦。

忽必烈是个很狡诈的人,这点李洛很早就清楚。他的这招阳谋,没有这么简单。

到底是什么呢?

“你是不是在想,忽必烈还会有其他手段?或者这赎回河朔只是个吸引我们注意的烟雾弹?”崔秀宁皱眉。

李洛摸着下巴,沉吟着说:“我的确是这么想的。但我想不出来,他那一刀藏在哪,到底有没有那一刀。”

“本来,我觉得是屠杀河朔百姓,制造一个超级烂摊子。但以我对忽必烈的了解,他还没有那么丧心病狂,此人要脸,还干不出这种事。他也不会没有理智。”

“但除此之外,我一时想不起他还会制造什么麻烦。”

崔秀宁点点头,“我暂时也没有头绪。但我和你一样,觉得忽必烈大叔不会这么好打发。现在,只能命令特察局严密关注北方的一举一动,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异常。”

李洛想了想,“把这件事告诉义父。他和忽必烈是同龄,经历的事情也多,看看义父能不能想到一点头绪。”

两人去了颜铎住的大安宫,发现小太子李征,正在听颜铎说战场上的事。

“……那一战,大父败得很惨,数万兵马溃散。大父败在哪里,你听明白了么?”颜铎老态龙钟的坐在灯下问道。

李征回答:“孙儿听明白了,是败在将士没有粮草,羽箭补给也跟不上。寄希望抢夺敌人的补给,但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大父的兵马穷。”

颜铎又问:“那你得出什么分教呢?”

李征稍加思索道:“要么有钱粮,要么能保证抢到敌人的钱粮。否则,就绝对不要轻易打仗。”

说完,就对进来的父母行礼,“儿臣见过父皇母后。”

小两口也向颜铎问安。

颜铎道:“皇帝此来,可有要事商议?”

“正是有所疑,想请父亲参详一番。”李洛将自己的疑虑说了一遍。

颜铎听完,在灯光下思索了一会儿,缓缓说道:“忽必烈老了,行将就木,他西胜东败,说起来打平了,但却亏了身后令名,因为他丢了汉地。”

“所以,他如今最关心的,还是身后之名。河北河东,他知道守不住,也无心再守。可是,他必须要守住甘凉,掐住大唐西进的通道。不然,他的功绩就真的很难看了。”

“老夫以为,无论忽必烈怎么做,他的考虑已经不是在河朔,而是在甘凉。赎回河朔之事,他自己绝对不会抱太大希望。但他绝对不会这么轻易放弃河朔,他可能会借河朔之事,隐藏在甘凉的杀招。”

“究竟他会怎么做,老夫也想不到。你多注意甘凉,总归是没错。”

颜铎的话,给了李洛一些提醒。

“父亲认为,忽必烈是想声东击西,从甘凉对雍州用兵?”李洛问道,前一次元军大规模攻击雍州,已经用过这招了啊。

颜铎眯着眼睛,“多半不是对雍州用兵。可甘凉一带,绝对不能大意。忽必烈的后手,很可能就在甘凉。”

颜铎一边说一边画了一幅简图,“你们看,甘凉不但扼守西北要津,还西连西域,北连大漠。元军只要牢牢占据甘凉,不但能阻止大唐西进收复西域,还能作为大漠的根据之地,为草原骑兵提供补给,效仿匈奴不断叩边。如此一来,元军打大唐事半功倍,可大唐要打元军,就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