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我是一颗响当当的铜豌豆!(第2/3页)

“如今看来,唐主竟真是命世之主,而非贼寇之流。听说,唐主坐了洛阳,大修长安,济世安民,大有再开汉唐盛世之气象。当初若是留在南方,说不定能为汉家效力,也不枉费一生了。”

关妻苦笑:“说这些尚有何用?如今各处渡口,把守极严,就是要渡河,也很难了。再说,就算我们能偷渡到河南,唐主也未必知你,用你。你要出仕施展抱负,仍然难如登天。”

“不提了。吾先要做了草药,好换点麦子。不然,一家人又要饥饿。哎,百姓困苦难耐,就算生病也只管等死,这医术要想换口饭吃,也越来越难了。”这个自称铜豌豆的男人,此时很是无助。

“爹。”一个身材比关汉卿更加高大的青年从屋子中出来,“俺去河边打熬力气,看看能否捉到几条鱼。”

“你啊。”关汉卿恨其不争的摇头,“你整天打熬力气又有何用?我关家是医户,朝廷禁兵器,你又没有刀枪弓箭可使,能练的什么武艺?就算练好武艺,又有何用?难道替元廷做军杀人么?”

青年不服气地说道:“爹,俺是汉寿亭侯的子孙,练武艺有什么错?就算不能马上赢取功名,也能乱世防身。”

这青年叫关城,自小爱武,以祖宗关羽为楷模,打熬的一身好气力,重义气,亦能读书,可谓文武双才,倒有一点汉寿亭侯的样子。

然而,他时运不济。以忠义自许,不愿投身军务,为蒙元效力。又不肯落草为寇,加上身为医户,田土稀少,只能靠河吃河。

关城平时在黄河边打打鱼,做做纤夫,辛辛苦苦寻得一些吃食,这日子过得也颇为艰辛恓惶。

加上关汉卿给人治治病,写写字,才能缴纳赋税,勉强维持一家生计。

好在,关汉卿毕竟名声在外,乃是解州有名的才子,又在大都做过小医官,属于士,所以村社的蒙古色目保长甲主,并没有欺负他们。

这使得关家人比起其他百姓,仍然好过一些,起码不会受到保长甲主和大户的刻意欺凌。

关城刚刚离开家门,家中就来了客人。

当然是夜猫子上宅,好事不来。

两个公人连马都不下,就大摇大摆的策马直接开到关家破败的大院。

“关夫子!足下可是关夫子?”一个公人下马,挤出一丝笑容问关汉卿。

关汉卿眉头一皱,拱手道:“在下正是关某,敢问两位公人此来有何贵干?”

说话间,关妻忙不迭的端出来两碗水,“两位公人远来辛苦,喝口水吧。”

她心中深恶官府公人,这些小吏如狼似虎,官小腔大,简直就是盘剥小民,敲骨吸髓的行家里手。

这些人虽然民愤很大,可是根本不能得罪。

“听说关夫子也是风流人物,想不到如今竟似落了难。”两个公人打量一下院子里的破败和寒酸,态度更加倨傲几分。

哼,了不起一个落魄的穷儒,空有些名声,值当什么?要是他答应,也就罢了。倘若不答应,且看我等公门手段如何哩。

“两位请看座,有话直说便是。”关汉卿见到来者不善,神色也肃然起来。

他最讨厌和这种人打交道。

“叨扰。”两个公人大马金刀的往石凳上一座,就大喇喇的亮出一块漆黑的木牌。

关汉卿一瞅,却是“解州衙堂”四个大字。

原来是州城来的公人,不是县城。知州和达鲁花赤派他们来此作甚?

“原来是州衙所遣,可是有什么分教么?”关汉卿耐着性子问道。

一个公人点头,“知州王使君,特遣我等来请关夫子,为王使君写一个话本子。”

什么?写剧本?为王知州?

关汉卿顿时心知不妙。

却听另一个公人笑道:“王使君托付之事,于关夫子不过小事一桩。不过,这润笔费,却是少不得。”说罢,拿出一个银锭。

“这是十两白银,乃是给关夫子的润笔费,还请笑纳啊。”手一推,将银锭推到关汉卿面前,还有些不舍的摸了摸。

事实上,知州给的润笔费是二十两,只是两人贪墨了十两。

当然,知州官人也不可能不知道。

“这如何使得。”关汉卿看都不看面前的白银,淡淡说道:“还不知王使君要写什么本子?”

“好说,好说。”两个公人都乐了,似乎此事很有趣。

“王使君要的本子,名目都取好了,叫《四郎北归》。”

关汉卿一愣,《四郎北归》?他只听过《四郎探母》,写的是杨四郎逃出契丹探望佘太君之事。难道,这《四郎北归》,写的是杨四郎回到契丹之事?

王使君为何要这样的本子?

却听那公人笑嘻嘻的拿出一张信笺,“关夫子,这《四郎北归》要写的大概故事,就在这张纸上,你一看便知。这可是要到大都去演的。”

关汉卿当然没听过写作大纲这个词,但他拿的,就是一个写作大纲。

待到这位大作家看完“写作大纲”,顿时气得牙疼。

你道为何?

原来,这位王使君大名王四郎,是新任的解州知州。这所谓《四郎北归》,写的就是他自己。

这,是不是太可耻了?

这也就罢了。

更让关汉卿无语的是,王四郎要求写出他拒绝降唐,始终心向大元,为了忠于大元,矢志抗唐,无奈之下又逃出唐军追捕,回到大元治下。

这其中,什么唐军大将送信劝降,斩使抗唐,兵败被俘,拒不投降,施计逃跑,北渡黄河,重归大元……

一个可歌可泣的大元忠臣,跃然纸上。

关汉卿已经五十岁了,他这一生也算大风大浪,见过很多无耻之徒。可是像王四郎这样无耻的,当真是第一次见。

“两位,关某才疏学浅,江郎才尽,却是无法效力了。这个《四郎北归》,恕关某无能为力。不过,既然已有大概故事,大可换人来写。”关汉卿选择了拒绝。

写了这个无耻的本子,那他成什么了?那不是铜豌豆,那是一条狗。

什么?不写?

两位公差的脸色,顿时冷厉起来。

“关夫子,王使君既然找到你,那就非你莫属。谁让关夫子大名在外呢?你可不能让我等难做啊。”公人不阴不阳地说道。

关汉卿抱抱卷,“江郎才尽,文思枯竭,实在无能为力,两位另请高明吧。”

公人眼睛一眯,手指在桌子上不快不慢的敲着,“关夫子,某提醒于你,这可是知州官人之命。你,是要抗命么?”

关汉卿毫不犹豫地说道:“关某不敢抗命,实在是难以胜任。”

“好好,关夫子答应了。很好!”两个公人站起来,似乎关汉卿真的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