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釜底抽薪,腾笼换鸟(第2/3页)

侍卫们羽箭如蝗,顷刻间就射杀几十只野鸡。

山高十几丈,站在山巅游目驰怀,西苑胜景一览无余。李洛举起千里目往北看,是商商洛水,往东看,是巍巍洛阳。

“可惜不在春夏,不然这内海碧波荡漾,山花遍布,当真美不胜收啊。”杨汉明说道。

他指着方丈山和瀛州山,“据说,当年三座仙山之间,有高桥当空横架,犹如彩虹。桥下行船,桥上走马。”

他这么一说,众人都不由有些神往。

当下,唐主吩咐就在山顶设帐,烧烤猎物,布置野宴。

侍卫们很快就搭建起一座四周无遮无拦的大帐篷,只有顶部挡着雪。

帐篷内燃起火堆,一只只猎物被拾掇后,架在火上烤起来。亲贵大臣众星戴月般围着皇帝皇后,一边观看山海雪景,一边陪帝后说话。

“陛下之德感动昊天,这丰年大雪,来年必是五谷丰登。中原百姓,总算能喘口气了。”林必举说道。

李洛道:“今日腊月初四,快要过年了。转过年,大军还要继续北伐,不能让河朔百姓继续受苦。”

李洛说到这里,忽然就是一怔,不由看了崔秀宁一眼。却见崔秀宁也大有深意的微微一笑。

腊月初四啊。

这是两人来到古代的日子。

十年前的腊月初四,两人从现代社会突然来到古代江华岛,当时在那摩尼山差点冻死。

见到的第一个古人,就是太上皇颜铎。是颜铎收留了他们。那天,他们在颜铎家吃的烤肉。

今日,也是吃烤肉。

整整十年了。

十年前的今天,两人初来乍到,无衣无食,对未来充满迷茫。好在能相依为命,不算孤独。

十年后的今天,两人早就结为夫妻,生了六个子女,还白手起家打下偌大基业。如今,中原江山大半恢复,大唐帝国横空出世,威震天下,盛世曙光已现。

一个君临四海,一个母仪天下。

白云苍狗变日月,雄关漫道真如铁。

两人怎能不感慨万千?

过了一会,大帐中肉香扑鼻。小太子李征将亲自烤好的一块里脊肉,散了盐末和胡椒后,再一分为二,恭恭敬敬的递给李洛和崔秀宁。

两人很是高兴,儿子会心疼父母了啊。

李洛不禁想起自己八岁时的情节。

他八岁时,养父母已经有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对他日益恶劣。他那时还是三年级,就开始干活了。

帮养父打下手,帮养母做家务,还要捡废品卖,换取学杂费。八岁就开始艰辛的挣钱了。整整五年时间,他成了附近有名的“小破烂王”。为了争夺几斤废纸,他能和其他捡废品的成年人打架。

好不容易上了初中,很快就成了街上有名的小混混,为了钱,开始做坏事。

终于有一天,他被有心人看中,“下海”了。

一个从海外归国的华侨老先生,向他打听当地一个很隐蔽的地址。那位姓姜的老先生,在去了那个隐蔽的地方后,才发现后面有个小尾巴。

老先生当时的目光,李洛到现在都记得。

那是带着杀气的目光。

“你是不是再找一座古墓?我帮你。不过你要给我钱。”当时只有十五岁的李洛很认真地说道。

那位老先生看看身边的几个青年,“我人手够,不需要你帮。”

他的目光很危险,似乎要动手了。

少年李洛敏锐的感受到了杀机,他说:“我无父无母,就是条野狗。给我一口饭吃,我这条命就是你的。”

哈哈哈。老先生乐了。说,小子你很不错,有眼色,胆子也不小。行吧,你这口饭,我赏了。

当天,他就入了伙。之后,又成为这位姜老先生的关门弟子。从此,小混混就成了雅盗,小江湖变成了大江湖。

说起来,也就是十几年前的事,并不遥远。

李洛收回心绪,不由有些自豪。的确,他的童年很烂,可他还是给了自己的子女好的童年。

他们含着金汤匙出生,一出世就享受荣华富贵,被百般呵护,还受到天下最好的教育。

崔秀宁察言观色,也知道李洛看到李征,想起了他自己的童年。

说起来,她的童年,和李洛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出身又红又专的军警世家,从小就是被小伙伴捧着的小公主,又受到严格的教育和技能培养,作为所谓的“千金名媛”,可谓一帆风顺。但她的未来,早就被身为高官的父祖安排好了。

又怎么会想到会成为大唐皇后?原本以为自己将来的儿女,不过是出仕经商,成为社会精英。谁成想,她的儿女,不是太子储君,就是公主亲王?

出身如此不同的两人,能一起来到古代,相濡以沫的走在一起,那真是天下最奇妙最了不起的缘分。

崔秀宁一边吃着儿子亲手烤的肉,一边看着外面的大雪,不由有些泪眼朦胧。

帝后两人不好当着臣子的面说这些往事,却心有灵犀,一切尽在不言中。

正在君臣观雪野宴之际,忽然一个特务带着一身雪花入帐禀告道:“回禀陛下,鸿胪少卿姬长恭已经和海宋签订《安京之盟》,这是副本,请陛下过目!”

李洛接过副本看了一遍,笑道:“南洋定矣!海宋总算识时务,只保留三个大州。我大唐新得三大州,收取土民九百万!”

周围的大臣一起站起来下拜道:“恭贺陛下,恭贺大唐!”

李洛将副本给崔秀宁看,然后传阅众臣。大家都是一脸愉悦。

“陛下。”卫国王赵显再次出列下拜,“陛下封建宋国于海外,封建卫国于天竺,对我赵宋实乃天高地厚之恩呐。陛下之仁慈宽广,更甚周武王矣。臣显,感激涕零,不知所言。伏惟昊天护佑陛下,千秋万岁,圣体金安!”

李洛笑道:“你赵氏开两宋三百年,终究是华夏正统。这封建海外,也算是给这昭昭青史一个交代。”

“卫国王,等转过年,你就去天竺卫国就藩吧。朕给你汉军俘虏三万,其家属也一并送与你,再给你僧人五千。”

“卫国与朝廷,和宋国与朝廷一般无二。”

赵显很是激动,有几万户汉人,五千汉僧,再有朝廷保护,他就能彻底站稳脚跟了。

“谢陛下。”赵显磕头,“只是,微臣有个不臣之请。”

唐主道:“你说。”

“臣请在封国之内,建立几大道庙,效仿大唐本土,以道家为国教。”赵显说道。

李洛叹息一声,“卫国王,你想法是不错。可是你,不了解那些天竺人。这佛家,他们还能认,毕竟佛教本就出自天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