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忽必烈大叔的卑鄙杀招(第2/3页)

“忽必烈秘密派出一帮亲信怯薛侍卫,南下给黄河北岸官府传旨,让他们撤走各地河防所官兵,解除河岸封锁,再放出风声,说要强迫百姓去西域,最后再动用兵马驱赶他们南下……”

李洛和崔秀宁听得眼皮子直跳。

太狠了。

完全不讲武德。

忽必烈竟然要趁着黄河冰封,恐吓河北百姓,驱赶他们南下!

黄河北岸有好几十个近岸州县,起码有一百万百姓,能在短短几天之内蜂拥南下,接下来,数百万百姓都会在元军的逼迫下往南迁移。那会是什么场景?

而之前元廷严密封锁河岸,严防百姓难逃,只不过是忽必烈的障眼法,是迷惑大唐君臣的烟雾弹。

其实忽必烈真实目的,就是等到北方雪季黄河冰冻,突然驱赶逼迫大量百姓过河南下。

制造一个史无前例的难民潮!

忽必烈的确不会干出大肆屠杀河朔百姓的事,可是他用的这个法子,却能给唐廷带来很大的麻烦。

阳谋!

估计,最少有四五百万汉人百姓,会在一个月内南下,带着对元廷的失望和怨恨,怀着对大唐的憧憬,趁着冰封渡过黄河。

唐军是绝对不能阻止河朔百姓大规模脱北南下的。难道还能将火器刀枪用来对付渡河的河朔百姓么?

那是不是说,大唐抛弃了河朔百姓?要把他们置入蒙元残暴统治之下,任其自生自灭呢?有机会脱北,大唐竟然拒绝他们脱北?

那可是好几百万汉家百姓,怎么能不管?

根本没办法不管。

就算阻止,这么长的黄河,这么多的难民,又如何阻止的了?用火炮轰开冰面?轰开之后不到半天,河面就会再次冻住,大唐能有多少火药火炮?

可要是接纳,那就一下子几百万难民啊。

几百万张嘴巴要吃饭,还是冰天雪地的,他们要保暖御寒!

粮食,衣物,房屋,木柴……呵呵,那是一个天文数字。

唐廷现在能调拨多少物资赈济几百万人?

就是后世现代国家,要赈济几百万难民,那也非常困难。

眼下,唐军收复河南不过数月,民生还没恢复,河南百姓还没彻底喘过气,哪里有余力支援几百万难民?

那就只能从长江以南调拨海量物资,这冰天雪地的……想想都头皮发麻!

大唐的国库固然还算丰裕,可要是一下子多了几百万难民,那国库就空了。

忽必烈,真是太阴狠了。

李洛皱眉思索,脸色阴沉如水。忽然,他又想到了甘凉。

忽必烈这招,竟然还是连环计,计中计!

之前,太上皇认为忽必烈会趁着放弃河朔,在甘凉搞事情。他这段时间一直思索,却想不出忽必烈能在甘凉做什么文章。

现在,得到这个情报,他终于明白,忽必烈会如何在甘凉做文章了。

甘肃行省的汉人,数量有上百万啊。

呵呵,到时,会有大量甘肃汉人南渡黄河,好几十万肯定有,陇西的驻军,挡得住这么多难民,也挡不住难民后面的元军。

利用难民潮,一举占领陇西,夺回关陇古道,封锁丝绸之路。要是计划顺利,还能夺回河套和关中。最不济,也能占据关陇古道的险关,堵死唐军西进的战略通道。

到那时,元军想进攻关中就进攻关中。而唐军要西进,则困难重重。元军就可以从西部甘凉和北方草原,对大唐形成钳形包围,占据战略进攻地形。

一如当年河西之战前的汉朝和匈奴态势。那个时期的汉朝,西边北部要地都在匈奴手里,非常被动。汉武帝花了很大代价,才扭转局势。

大唐,绝对不能陷入这种被动局面。

李洛这么一想,就不觉出了一身冷汗。

同样想到甘凉危局的崔秀宁,也蛾眉紧皱。

这可是几天前的情报。元廷此时肯定已经发动了。没有多少应急时间了。

李洛立刻写了一份书信给文天祥。

“来人!”李洛封起拿起墨迹未干的密令。

“换人换马,八百里加急送入关中,火速送到文天祥手中!让他务必保住关陇古道,保住陇西!”

“遵旨!”侍卫风风火火进来,又风风火火的出宫。

“来人,敲钟!紧急朝议!”李洛再次下令。

北方汉人百姓被逼着大规模脱北南迁,大唐肯定不能阻止,也阻止不了,除非用武力杀戮。

那不可能。

只要唐军先举起刀杀戮百姓,忽必烈就再也不会有丝毫压力,他会很乐意跟着举起屠刀。

你汉人皇帝都能为了阻止汉人百姓过河屠戮同族,我蒙古大汗为何反而不能?当然更有理由。

大家一起杀可好?反正烂摊子是你李洛的,后世骂名,天下骂名,也是你李洛的,管我蒙古可汗何事呢?

这又是阳谋。

所以,只能捏着鼻子接受大规模难民。既然要接受,那涉及到的民事赈济,军事防务等一系列大事,千头万绪,必须要朝议,各部分担任务。

大唐朝廷,要为此高速运转起来。比应付一场大战更加考验唐廷。

幸亏有特察局的情报,幸亏已经迁都到洛阳,就在黄河边上,能够很快收到消息。不然,这次危机就是一个天大的灾难,甚至无法收拾。

想不到,忽必烈借助自然风雪之力,布下了如此一盘杀机重重的大棋。

“铛铛铛——”

宫中召集紧急朝议的钟声很快敲响,皇城中的灯台很快就被点亮。睡梦中的文武大臣,立刻知道出了大事,赶紧披衣起床,骑马赶赴紫微宫。

原本在雪夜中寂静的洛阳城,顿时到处传来凌乱的马蹄声。还有骑士骑着快马夤夜冒雪出城。

“洛,我们能不能抢先北伐?要是抢先北伐,北方百姓听到大唐来解救他们,就不会被元军逼着南下了。”

等到李织等人退出,崔秀宁心中没底地说道。

抢先北伐?李洛苦笑着摸摸崔秀宁的头,面露苦笑。

媳妇儿的确很聪明,可是在军事战略上,还是不太在行。

“忽必烈这招,是一箭四雕。其他三雕,你是知道的,可还有一雕,就是逼迫我们抢先北伐。他,已经在等着我们北伐了。”李洛很肯定地说道。

“现在是什么天气?零下十好几度,古代更冷啊。北方冰天雪地的,我们要是在此时仓促北伐,就是被忽必烈牵着鼻子走,上了他的当,等待我们的,多半是一场大败。”

崔秀宁脸色一白,立刻明白过来。

抢先北伐,绝对不行。

大唐第二次北伐才过去几个月,战力损失还没有恢复。兵力又比较分散,防守有余,进攻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