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十国来朝,飘了(第3/3页)

太尉郑和也站起来出列:“大司马所言不差。陛下,臣也认为,该对锡兰国用兵。大唐水师立功少,是要动动了。既然锡兰胆敢不来朝贡,就出兵讨伐,杀鸡儆猴。”

礼部尚书叹息摇头,苦笑道:

“我就知道,这话一提,你们武将就要用兵。这海上陆上到处用兵,难道不是穷兵黩武么?锡兰国不来,派人去训斥一番,如仍然不来,再出兵不迟啊。怎么能不问青红皂白,直接就出兵讨伐?”

李洛手一抬,“吴卿,兵部和军师府所言有理。不说锡兰是否恭顺,但说其位置,已经扼守南海到大食海的海路,必须要握在大唐手里。锡兰只是个弹丸小国,可位置紧要,必要图之。”

吴镇楼只好低头道:“陛下圣明,是臣短视了。还有那蔓索拉国,不知为何不来朝贡。等臣搞明白缘由,再回禀陛下。”

李洛道:“三日后,让十国使臣上殿觐见。嗯,卫王就不必了,让他单独入宫见朕。”

“还有,朕的要求,你告诉六国使臣。要是他们敢不答应,就不要觐见了,战场再见分晓便是。许不许在尔等,战不战在大唐。”

“遵旨。”吴镇楼领命。

说完了使节的事,太史令姚隧出列奏道:

“陛下,前次臣等奏请修《宋史》,《辽金夏史》,《元史》。而朝中有人反对修《元史》,认为蒙元不配大唐为其修史。皇后陛下以修史事大,搁置不议,等陛下回朝再议。”

修史啊。李洛闻言颔首。

此事的确越早办越好。不但能宣示大唐正式继承华夏大统,还能促进大唐文治,凝聚人心。而且此时修史,也有更多的第一手资料,很多见证人还在人世。

“那就先修《宋史》!”李洛一锤定音地说道,“两宋三百多年,承前启后,青史当知其重。《宋史》务必要修好。”

“但凡修史,必有一大立意。《宋史》的大立意,便是要强调重文轻武,君臣软弱的危害,以至于积贫积弱。《宋史》不但要实事求是,还要起到警钟长鸣,为后世鉴的用处。”

“《辽金西夏史》也要好好修,大立意是和同为一家,要追溯三国源头,俱为华夏一脉。也要论述其兴亡得失。”

“至于《元史》,也要修。不修《元史》,那么大唐怎么驱除鞑虏,恢复中原?后人如何总结教训?得知历史兴亡?”

“不过,《元史》之大立意,要论述其暴虐野蛮,不尊天道,倒行逆施,变夏为夷之恶。无论本纪还是世家列表,都要秉笔直书,不要为其美化遮掩。”

李洛先是表明了修史的立意,算是定下了修史的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