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大汗晕过去了!(第2/3页)

“喳!”宗王乃颜领命。

忽必烈又看向侍卫亲军都元帅,“阿虎,抽调三万侍卫亲军给你,会同阿勒泰的兵马,给朕守住米泉,逼迫唐军走沙漠。”

“喳!”

忽必烈连续调兵遣将,除了守卫汗庭大帐的三万骑兵,以及用来西迁的几万兵马,剩下的十多万大军全部调动了。

“你们记着,尽量不要和唐军硬拼。不但要保存实力,还要尽量拖延时日,好让朝廷顺利西迁。你们拖得越久,西迁带走的人力物力就越多。朕就在汗庭不走,等候你们的好消息。”

谁知,一个汉臣排众而出,肃然下跪道:“大汗不可!”

群臣一看,却都认出是户部尚书、中书左丞王四郎,也是大汗近来最信任的汉臣。

这王四郎虽然资历浅,也没有大根脚的出身,可却很会揣摩大汗心思,对大元也是一片赤胆忠心,如今竟然成为朝中汉臣之首。

王四郎虽然是蜀人,可北地汉话也已经说得很溜:“大汗,所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何况大元天子?大汗至高无上,怎可留在此地冒险?”

“大汗一日不西狩,将军们就放不开手脚做一场,他们都是大元滴忠臣勇将哈,这敌军大兵压境,他们怎个放心大汗?这仗还怎个打?”

“是以,奴才泣血上陈,恳请大汗为天下社稷,为大元国运,也为此战成败,尽快西狩,去里海之西坐镇,这方是万全之策呐大汗,呜呜……大汗不允,奴才就跪死在宫帐,呜呜……”

王四郎一边叩首不已,一边赤胆之心地说道,说到最后,竟至于呜咽出声。

其他汉官见状,也呼啦啦的跪倒一群,个个“泣血上陈”,恳请大汗“西狩”。

蒙古色目大臣们傻了眼,不过他们也反应过来,也全部下跪,恳请忽必烈立刻动身西狩。

准备出征的乃颜,干脆说道:“祖汗,乃颜恳请祖汗快点西狩吧,不然,您的侄孙,会因为挂念祖汗的安危,而打败仗的!”

乃颜是忽必烈的侄孙,历史上因为忽必烈削藩而举兵叛乱,兵败身死。可因为李洛反元带来的影响,忽必烈没有削藩,乃颜也没有叛乱。相反,他还成为忽必烈信重的宗王。

大将阿虎也叩头恳请,意思是大汗不走,他就无心恋战。

忽必烈叹息一声,“都平了身子吧。好吧,朕答应你们就是了。朕可以先行一步。”

“谢大汗!”王四郎大喜过望般地喊道,砰砰磕头,小辫子一晃一晃的,煞是可爱。

忽必烈看向王四郎的目光,带着难以觉察的赞许。嗯,王四郎这个奴才,的确很知机,很好用。

不枉费朕重用他。

是个忠心懂事的好奴才。

王四郎站起来,继续说道:“大汗,奴才不懂兵事,这军机大事,奴才就不多嘴了。奴才只会办好迁移人口牛羊之事,帮朝廷治理西夷。”

“大汗,别看西夷们造反闹得欢实,可那是好事不是坏事……”

王四郎说到这里,群臣侧目,都不知他为何说造反叛乱是好事。性子急的大臣,眼看就要发作了。

却听王四郎道:“要是他们不蜂拥造反,那就一直存着反抗朝廷的贼心,憋住心中那股恨。长此以往,这人心就被他们彻底蛊惑,憋个多少年爆发起来,便是一发不可收拾,到那时,镇压起来更难。”

“可眼下不同,他们造反,就是主动跳出来,干脆让朝廷杀,杀完了,也就没力气反了。这些敢造反的死了,剩下的就再也不敢反,因为心里憋住的那口气,泄了。就算还有人反,也不成气候了。”

“奴才之前献策剃发易服,就是要让敢造反的硬骨头跳出来,一股脑收拾了,一劳永逸,杀鸡儆猴。”

忽必烈指着王四郎对群臣笑道:“你们听见王四郎说的话了么?就是这个理,朕认为说的很好。嗯,王四郎,你继续说。”

“喳!”王四郎心中喜不自胜,“还有就是,这些西夷,都信什么十字教,所以虽然不是一国,却往往会沆瀣一气,共同对抗朝廷。这就如同中原汉人,他们都信华夷之辩,所以不好对付。”

王四郎说起这种话,全无丝毫愧疚之心,完全不管自己也是个汉人。

“那么,大元就要想个法子,来分而治之。大汗之前推行六教并存之制,让十字教、律教、佛教、道教、儒教、萨满教并存,信仰自便,相互制衡,的确是大大的英明,奴才敬服万分。只是,只是……”

“只是什么?王卿,你只说便是了。”忽必烈并没有生气,这点气量他还是有的。

王四郎大着胆子说道:“只是这佛、道、儒、萨满四家,如今加起来都不能和律教相比,更比不上十字教。这十字教,臣估摸,信仰者不下七八千万,当真势大无比,律教比之也尚有不如。所以,靠其他几家制衡,力有不逮啊。”

“而朝廷又不能完全禁绝十字军,不然的话,这造反之事就真的永无休止,朝廷也会疲如奔命,再无安生。”

“这对大元来说,极其不利。所以,光把他们命名为很多小部族还不行,还要分解十字教,把十字教拆分为多家。”

伯颜忽然道:“王四郎,我承认你说的在理,可是这十字教,据我所知,本来就分为两派,相互之间也不对付。”

王四郎笑道:“两派哪里够?起码也要七八派才成。再说,他们这两派,差别其实不大,相互之间也不是不能捏合到一起。”

安童插话:“那你说怎么办?部族可以随便赐个名字拆分,可是这十字教,用不同的名字就成么?”

“仅用不同的名字当然不成。”王四郎道,“但要是分立多个教廷就不一样的。朝廷可以立七八个教廷,各教廷负责各自的辖区,全部由朝廷掌握,教长全部由朝廷任命。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等几年之后,再赐予各教廷不同的名义。比如天堂教、真经教、红衣教等不同名目。规定不同的教职名称,教服颜色也各有不同,仪式和祭祀日期也各有不同。就是教堂,也要用不同名目,可用寺,庙,观等。”

“第三步,也是最紧要的一步,修改他们的经书,内容各有不同,名称各有不同。就是那什么上帝之名,也可用天王、天主、天公、神王等不同名义。”

“第四步,废除他们的历法,用大元授时历。据说,十字教和他们的历法息息相关,废了他们的历法,就能收到奇效。”

“第五步嘛,就是焚书了。凡是不利于我大元之书,无论何种文字记载,都应该毁弃禁绝之,莫使荼毒人心,有碍大元一统。以蒙古字、大食字、汉字为官字,行以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