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苏联小透明(第2/2页)

“既然托尔男爵如此推崇那座葡萄酒庄的产品,而且还用它招待沙俄贵族,那么我想当地的图书馆或者档案馆之类的地方也许就有相关的记载也说不定。”

艾琳娜越说思路越清晰,“而且从我查到的资料来看,摩尔多瓦的很多葡萄酒都出口到了华夏,如果我们伪装成来自华夏的葡萄酒采购商,也许当地的葡萄酒庄愿意为了潜在的生意介绍下当地的葡萄酒历史。”

“确实可以试试。”

石泉暗自点头,思索片刻后做出了决定,“等吃过早饭我们就过境,伊万,你们在左岸的图书馆或者档案馆里找找线索,雷子,你们俩冒充一把咱华夏来的采购商,去当地的葡萄酒庄或者种植园逛逛。咸鱼和阿萨克留下来看守营地,我和艾琳娜去右岸找找。”

“听你的安排”

大伊万乐得偷懒,摩尔多瓦这地方别看经济不行,但治安倒是还不错,至少不用担心安全问题。而且最重要的是,这里虽然大部分都用罗马尼亚语,但俄语同样好用,甚至在左岸还曾经一度要废除罗马尼亚语。

可以说,这里和乌克兰那几块想要换个东家的州没什么区别,都是苏联当年故意埋下来的钉子。在这一点上,不管是苏联还是英国,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司机。

用过早餐,那辆陪着他们横穿乌克兰的冷鲜车将众人顺利的送出了边境。真正进入名义上勉强还属于摩尔多瓦的德左,苏联时代遗留的基础建设依旧随处可见,坑坑洼洼的道路两侧遍布葡萄种植园和各种葡萄酒酿造厂。

而且听娜莎在无线电里介绍,在当地葡萄酒还有另一个名字——摩尔多瓦茶。从这奇葩名字就知道,虽然这里的人一心想加入俄联邦,但葡萄酒却远比俄罗斯人标志性的伏特加更受欢迎。但即便如此,这里的葡萄酒文化也和石泉想象中的大相径庭。

直白的说,当地人对葡萄酒的态度远没有电影里的那么讲究,别的不说,单看路边那些自备玻璃杯购买散装葡萄酒的百姓就让他想起了华夏国内某个用塑料袋打散啤酒喝的城市。

在车队众人惊奇的左顾右盼之下,车队缓缓开进了被德涅斯特河环绕的卡门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