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烤鱼(第2/3页)

白猛瞧见了小七八卦的眼神,道:“嗨,你不懂。”

小七感慨道:“咱们东家也难过美人关啊。”他在店里出不去,这些都是食客们说的。他们什么都知道,偶尔还要找他求证一方面,八卦听了不少,据说自从田瑞给送盒饭,工地那边干活的积极性提高了不少,现在更多的大设备进了县城,已经开始干活儿了。

也难怪小七会这样的感慨,现在周末火锅店人满为患,很多县里的人排不过这些外地来就为吃一顿的。那么多人建议他开分店,以现在店里的声望,只要把店开起来就是源源不断的钱啊。结果跑去给宇哥那边免费做盒饭去了。

果然是爱情的力量啊!

像他们这些最早跟田瑞的人都见过何宇,只是当初没往那边想。何宇长得的确俊美潇洒。啧啧啧……

白猛敲了他脑袋一下。笑骂道:“越说越不像话了,赶紧干活儿吧。”在外人面前小七还挺厉害的,当着他们面的时候却像一个孩子。

白猛在这边盘点了一下午,终于把数目对上,签了字,给大货车司机结算之后,大车司机才走了。

白猛想跟小七打个招呼再离开,可是晚上七点正好是饭口,人更多了,看着他忙的根本顾不上寒暄,白猛跟了一个服务员说他走了,待会儿小七闲下来告诉小七一声,东西点好了。

白猛随后才走,他出来太久,还不知道烤肉店那边怎么样呢,那边也离不了人。他回到烤肉店的时候还问了员工田瑞今天来没来。

底下的员工都说他没来。

田瑞此刻正在编辑部呢。黄教授前几天到了,胡编辑尤其高兴。

黄教授肯定了他们报纸的专业性,听说以前退休的老泰斗也在县里,他还去拜访,结果被那俩老头给拉进干饭团队了,中午硬是带着他吃了一顿烤肉。

黄教授吃饱了,中午回去睡觉了。只跟田瑞打了个照面。

田瑞来是为了一件事情道:“第一版要加印一些。”美食杂联现在还成了流行的刊物。以前那些没被发到报纸的人,都来店里管他们要。

现在烤肉店火了之后,那些外地人看见他们要报纸,他们也起哄,说带回去看,这一下可不得了,美食杂联红到外地了,专门来县里逛夜市吃烤肉的人更多了。

店里的报纸都发完了,但每天还有管他们要的。

田瑞深深觉得这个报纸真的是办对了。以前田瑞的店饭点最忙,其他的时间也有空闲的时候,现在从早到晚,一直忙。

这个月各家店报账,整体业绩网上翻了五倍。这就是传播学带来的能量。

胡编辑道:“我前几天还想跟您说加印的事儿呢,但是后来就忙忘了。”这个美食杂联的报纸在业内被领导点名表扬,也算是小火了一把,很多以前的同事和朋友们都写信说想寄过去一份。现在他们编辑部也就剩下十份了。拦着不许送,不然早就没了。

美食杂联报纸出道就是巅峰,业内和老百姓当中口碑很好,甚至还有人照着上面的地址给寄信,有的是投稿,有的是提意见希望田瑞多开几家店,也有人在信上说半月刊不够看,能不能改成周刊,增设几页,不然看着不过瘾。他们愿意花钱订购。

也有一些县里开店的人主动找上来想要合作。毕竟报纸的能量是巨大的,第一期就带了个油炸糕,现在油炸糕每天都能买五百个。做蛋卷的更了不起了,短短时间又增加了一台设备,让她男人签了工龄买断出来跟她卖蛋卷,可见是有多挣钱!

田瑞家更不说了,每天路过都能看见店外头在排队。

也都想沾一点光。

胡编辑现在还一个都没答应呢。

田瑞道:“广告的事儿先不着急,咱们是需要口碑的,就算打广告,也要打个好的的吃的上面,不然大家慕名而去失望而归,公信力就没有了。”想在田瑞几个店铺大火,赚的钱足够支撑这个报社运营的。

胡编辑道:“知道,广告的事儿我们汇总之后发给您,您也帮我们筛选筛选。”田瑞在店铺里能得到很多消息的来源。

他知道很多事情的内幕。比他们这种关起门来写文章的人知道的多。

这事儿田瑞能帮上忙也就答应下来了。

又说回到加印报纸上面,胡编辑道:“那再加印一万份?”他说的小心翼翼的,像印刷厂那样的大设备开一次至少是一万份的印刷,几千份的人都没人理,只能让工人动用小设备,手动的操作,出错率高,而且印刷效果差。

他说印一万份也不自信,因为他们第二版都快出了。别印刷完了之后发不出去。到时候白浪费钱。

胡编辑觉得自从来了这边之后,考虑问题就全面了很多,尤其是在预算上面的计划。以前在省报社的时候多了少了,都有人买单,只需要抓内容就可以了。不像现在,内容,发放,印刷,成本都要注意。

在这种事情上,田瑞一向比较大胆:“加印五万份吧。第二期报纸直接印十万份。”

胡编辑听到这么财大气粗的一句话心神一震:“这……”

田瑞道:“发的完的。”县里有好几十万的人口,现在还有很多外来的食客们想要拿报纸来收藏。上面的文章质朴,语言平实,特别适合没事儿的时候反复的翻看。第二期出了之后,很多没有第一期的人肯定还会来找!

田瑞还是挺乐意发放报纸的相当于给他们打广告了。

胡编辑点了点头,又是紧张又是兴奋,没想到他第一次创刊就是发行量十万这种巨刊。第二期的内容几乎定稿了。但听说田瑞给他们的加了起印量,打算把里面几个中规中矩的篇幅拿掉。

既然他们只出一页报纸。报纸的篇幅有限,能上的都要是精品。无形之中把报纸的品级又往上面抬了抬。

田瑞道:“这件事儿你来决定就好,对了,我下午预约了安装电话。给你们编辑部装一部电话。”他看编辑部现在还是传统写信的方式。像是他们跟印厂,或者跟外头联系写信就显得太慢了。

胡编辑道:“行。”按一个电话编辑部正好需要,他没提,田瑞就看在心里了。

三天之后,第二期报纸发放。这次发放了六万份,编辑部留了一千份,剩下的都分发到各个店里了,烤肉店和火锅店留的多一些,其他的店铺很少,一百多份,要是有找的就给他们。

第一期美食杂联出的时候很多人没当好东西,甚至还有人把报纸叠起来包了大酱块。

但看到的人都很喜欢,不光大人喜欢,甚至初中高中的学生也会找来看。这年头课外读物少,一些轻松带一些美食和游记之类的文章变得非常吸引人。很多小读者都给他们写信,希望下次发的时候能往学校门口发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