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因为局势紧张,军事会议提...)(第3/4页)

这表示,他们获得了一株能产生抗生素的宝贵菌种。

兴奋的余博士请苏雪至给这株菌种起名。

苏雪至将它命名为W一号。

W是去世了的吴博士的姓氏发音首拼。

余博士沉默了片刻,向苏雪至道谢,说:“我们还会有W二号,三号,四号……青鹤虽去,名却不朽。他泉下有知,也当欣慰。”

实验室的工作继续推进。

分离获得了宝贵的菌种,下一步,就是培养发酵。

现行的诸多菌种的培养方式,一般采用的,是固体表面培养发酵法。余博士也熟悉这种方法。但苏雪至不建议采用。

她虽然不是专业的微生物学家,但也知道,青霉菌十分“娇贵”,要求纯种发酵,而表面培养的培养基暴露在空气里,各种微生物会造成大量的污染,很难控制发酵的过程和质量,即便产出,霉菌酵价往往也会很低,纯度不具备提炼用作药物的价值。

她建议试用液体培养基法。在固定的容器内,通入无菌空气进行培养发酵。

没有先例可循,苏雪至也懊悔自己从前没有详细研究过关于青霉菌的制造工艺,现在一切只能摸索着来。

青霉菌对于余博士来说,是一种之前从未接触过的新的菌种。在保存好母菌菌种并分别进行固体和液体两种培养方法的测试比较之后,他果断地采纳了苏雪至的建议,全力进行液体培养法。

第一次他们培养了一百份,每份液体培养基约两百毫升。在成功地接种后,接下来的时间里,除了必要的外出,苏雪至日夜几乎都泡在实验室里,时刻观察着霉菌的生长。

室温三到四天后,培养基的表面慢慢长满了霉菌,四五天后,颜色变青,出现了金黄色的滴状水珠。

这种水珠越多越好,表示霉菌没有污染,生长旺盛。

这种画面,落在苏雪至的眼里,简直就是世界上最完美、最珍贵的一副名画。

就算有人要拿蒙娜丽萨的微笑来和她换,她也不换!

她在兴奋中渡过了一周,终于如愿以偿,将获得的培养液进行冷藏,等待下一步的提取。

现在距离他们实验成功,还有三步。

第一步,将青霉菌液和培养液分离,获得纯粹的青霉菌提取液。

第二步,测试药性。

最后一步,冷冻干燥,获得结晶。

实验室里配有工业冷箱,冷藏保存不是问题。

在分离提取这个阶段,余博士和苏雪至经过多次失败之后,慢慢调整,这天,她将培养液的酸碱度调节至pH 2. 0,随即加入醋酸戊酯,轻轻摇晃,使之充分混合。

苏雪至期待的一幕,终于发生了。

含有青霉素的醋酸戊酯浮上了表面,和下层的菌液彻底分离,泾渭分明!

之后就顺利了,在余博士的指导下,用 pH 7. 0 的蒸馏水反复提取,数次过后,木炭脱色,氯仿再提炼,最后溶于无菌水。

至此,提炼终于完成,他们获得了第一份纯粹的实验室青霉素液。

兴奋归兴奋,苏雪至心里其实也十分清楚,用实验室的这种方法获得的青霉素,效价不会很高。

这是现在世界上第一份人工实验室培养获得的纯青霉素。没有现成的用于检定的标准品,但以她的估计,每毫升应该不会超过四五十个牛津单位。

离可以批量工业生产,距离还非常遥远。

接下来,他们需要更多的研究,获得更多的优良菌种,扩大规模,增加专业人员,提高制造工艺,以便进入量产。

不过,这又有什么关系?

获得了这一管液体,迈出这第一步,就是一个巨大的胜利了。

实话说,虽然几个月来,余博士一直在尽心尽力地工作,但他对于苏雪至一开始向他描述的能救治败血症这种在当代被认为是绝症的所谓抗菌素,其实还不是很相信。

直到这一天的到来。

这是这一年的五月底,阳光明媚,静静地透进实验室的玻璃。

苏雪至戴着手套,对几只试验用的在几天前被注射过葡萄球菌的家兔,进行青霉素液的静脉注射。

这样的静脉注射,进行了两天。

第二天,原本已因细菌感染而奄奄一息的兔子,奇迹般地好了起来,无一例外,全部都在笼子里跳来跳去,十分活跃。

虽然已经有了心理预期,但余博士还是被眼前的一幕给震惊到了。

他闭着眼睛,长长地呼吸了一口气,喃喃地说:“小苏,我到现在还是不敢相信,我们竟然真的做出了这样神奇的药!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现在的许多医学上的绝症,都将能得到有效的救治……”

苏雪至微笑道:“是,这就是我们的目标。我们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继续研究,提高工艺,以便在将来的不久可以实现量产,让它走出实验室,实现它问世的真正意义。”

余博士激动不已,点头:“是,你说得很对!但我们需要扩充技术人员,还需要化学家,需要一个更大的场地!”

“我会考虑搬迁实验室的,搬到更合适的地方去。至于人员,你从业多年,若有你认为合适的,你给我名单。”

余博士答应。

当天晚上,苏雪至打电话给丁春山,约他见面之后,告诉他,自己有搬迁实验室的打算,需要一个偏僻、安全,面积足够大的地方,问他能不能想法子帮忙,找一个这样的地方。

丁春山一口答应,说自己立刻去办,有结果就告诉她。随后他取出一封信,恭敬地说:“贺司令给您的信,今天刚到的。本来我今天就想来找您。”

两个多月了,苏雪至收到了他的信!

苏雪至也不知道丁春山到底有没怀疑自己和贺汉渚的关系,见他表情严肃,一本正经,她自然更加严肃,更加一本正经,接了过来,向他道谢,等回到了寝室,关上门,拉了窗帘,这才迫不及待地看起了信。

贺汉渚先向她报平安,问她有没想他。随后,告诉了她一个她完全没有想到的意外消息。

是个不好的消息。

贺汉渚说,他先前收到了一封来自她母亲叶云锦的信。叶云锦告诉他,郑龙王上次受伤之后,身体有点问题,遍请名医,但收效甚微。因为不便直接找女儿求助,所以写信给他,请他帮忙寻个医术精湛的西医,再去诊治一番。

他收到信后,照叶云锦的意思,没告诉她,而是私下联系了鲁道夫。鲁道夫赶过去,前些天回来,回复他,经过他的诊断,病人因为外伤感染,转成了心肌炎,所以持续发热,久病不愈。这种病无药可治。他已尽力,十分抱歉。

贺汉渚最后说,无论她如何看待这件事,他都将尊重她的意愿,但考虑再三,最后还是觉得应该将这个消息告诉她,由她自己决断,而不是一直隐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