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李斯与三公九卿制(第2/2页)

赵括笑了起来,说道:“斯!您写下来吧!写下来吧!”

韩非早已准备了竹简和笔,李斯从他手中接过,这才开始书写了起来,赵括和韩非就凑上来看,李斯写的非常迅速,没有半点的迟疑,他写道:“奉常,一人,二千石,掌礼仪祭祀,每祭祀,先奏其礼仪,及行事,常赞君王,每选试博士。主大射、养老、大丧,皆奏其礼仪。”

“属丞一人,六百石,掌凡行礼及祭祀小事,总署曹事,其署曹掾史,随事为员。”

“下设:太史令一人,掌天时星历,凡岁将终,奏新年历……设太祝令一人,凡国祭祀,掌读祝及迎送神……太宰令一人,掌宰工鼎俎馔具之物……大乐令一人,掌伎乐……”韩非终于瞪大了双眼,他惊讶的抬起头来,看着面前的李斯,李斯非常认真的书写了起来,从各个部门的官吏,到他们的属吏,再到属吏的属吏……

李斯非常的认真,偶尔也思索起来,翻看赵括的那些竹简,随后又迅速的提笔书写了起来。

李斯做事非常的周全,一直忙碌到了晚上,天色逐渐昏暗下来,他这才停了笔,只是,他还没有写完,赵括非常的开心,即刻为他安排了饭菜,一同吃了饭,这才继续探讨起编订的官职体系,赵括有着一些全新的看法,例如在卫生,教育,商贸等方面,是否也可以设立官吏呢?

这些都给了李斯很不错的启发,而韩非也帮着他修订,这个时候,韩非方才发现了李斯与自己在一些构想上的惊人相似,这让韩非很开心,他终于找到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李斯早就明白了这一点,不过,他对待韩非就要显得略微冷淡。在接下来的时日里,三人基本上都是足不出户,整日在完善这些官职体系。

连荀子和公孙龙都听说了这件事,前来找他们。

李斯在这方面有着惊人的天赋,他根据如今秦国的国情和需求,对赵括原先的三公九卿制进行了修改,从中央的官职到地方的官职,李斯都没有放过,赵括看着李斯所书写的那厚厚的竹简,这才明白,自己当初想的还是有些简单了,就拿内史来说,他原先制定的内史就是掌管钱财的官吏,划分十个属吏来帮他。

李斯却给内史安排了一位内史丞,一位内史部丞,太仓令,平准令,导官令等等属官,以及给这些令官各自安排的丞,史。所管辖的领域不同。其中内容的详细,让赵括都为之汗颜。还有这些人各自的俸禄,李斯也是安排的井井有条。三人不断的商谈,不断的改变,赵括又带着他们去参观秦国的各个行政部门。

秦王有令:任何人都不许阻挡武成君,武成君想要看什么,就让他看什么。

在进行了实地考察之后,他们也发现了这制度的不足和空缺,在经历了整整四个月的时间后,他们终于完成了对三公九卿制的完善,或者说,他们是将三公九卿和三省六部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全新的制度。制度的目的很明确,提高行政效率,让国家更好的行使职能,更全面的掌控国家的各个方面。

当赵括领着李斯,韩非两个人,走进了王宫,将这套制度放在秦王面前的时候,秦王浑身都颤抖了起来。他认真的看起了赵括拿出的这套制度,看向赵括的目光更是火热。

“好啊……好啊……看到您的这套制度,寡人方才明白,如今的秦国管制是多么的简陋……”秦王便想要赏赐赵括,赵括本来想要推辞,秦王却急忙说道:“请您不要拒绝赏赐,在秦国,拒绝赏赐是违反律法的……是要被抓起来的。”秦王说这句话的时候,非常的认真,不像是开玩笑。

实际上,秦国的律法的确是如此。

有罪过的人要接受惩罚,有功的人要接受赏赐,而不愿意接受的人,要被抓起来问罪。

像什么后来那样为了求名而数次辞让,不愿意前往太学将名额让给族弟,这样的行为在秦国是犯法的……给赏赐你敢辞让?给官位你敢辞让?直接剃你胡子看你还敢不敢再辞让!

赵括看了看低着头坐在自己身后的李斯,他站起身来,拉着李斯,让他也坐在了自己的身边,这才对秦王说道:“在这件事情上,立下了最大功劳的,还是这位李斯,他是荀子的弟子,这些制度,都是他和韩非来完成的……我并没有什么贡献,我所做的,只是请求他们帮忙而已,若是您要赏赐,可以赏赐他们。”

秦王惊讶的看着面前的年轻人,又看了看他身边的韩非,忍不住的笑了起来。

“好,好啊。”

“既然是武成君亲自举荐的贤才……那寡人是一定要重用的!”

秦王说着,随即,他神色又变得严肃了起来,他对赵括说道:“寡人这就召集群臣,即刻在国内施行这套官职制度!”

“这……会不会有些太快?若是有不稳妥的地方……”李斯有些担心的开口询问道。

“拿着一柄锋利的宝剑,不用它去杀敌,却将它摆放在精致的案上拿来观赏,这是愚蠢的人才会去做的事情。做事只想着它可能带来的危害,犹豫着不敢执行,这是懦弱的人才会去做的事情……而在秦国,没有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