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吕不韦之德(第2/2页)

“请您说吧。”

“这第一件事,我想要在秦国兴仁义之师!自从商鞅设立军功制度之后,秦国的士卒好杀成性,他们只想着要杀死敌人来获得爵位,使得天下都害怕,而在应侯提议通过杀戮来减少各国的反抗力量之后,秦国所到达的地方,青壮被无情的屠杀,家人被迫分离,天下各国联合起来反对这样的暴行!”

“武安君在几十年的征战之中,杀死了近百万的人!”

吕不韦看着赵括,他认真地说道:“仁义之师进人敌国的边境,敌国的百姓就知道保护者到了,百姓就知道不会死了。正义之师到了国都及一般城邑的四郊,不祸害五谷,不刨坟掘墓,不砍伐树术,不烧掉财物粮草,不焚毁房屋,不掠夺六畜。俘获敌国的百姓都送他们回去,以此表明自己的爱憎,诚信正与人民愿望相合,以此争取敌国的民众。”

“像这样,如果还有顽固不化、妒嫉、坚持错误,不归顺的人,那么即使对他们动用武力也是可以的。”

“用兵之前,先发布檄文,檄文说:大军到此,为拯救百姓的生命。昏君在上,荒淫无遭,傲慢自大,迷乱怠惰,贪婪暴虞,残害民众,狂妄凶狠,自以为是,屏弃圣王法制,诋毁先王,排斥毁谤先代法典,上不顺承天意,下不爱护百姓,征敛不止,责求无度,刑杀无辜,奖赏不当。”

“像这样的人,是上天诛灭的对象,是人们共同的仇敌,根本不配作国君。”

“如今大军到此,要诛灭不配作国君的人,除掉人民的仇敌,顺应上天的意旨。士民百姓中如有违背上天意旨,救助人民仇敌的,一律处死,井杀死全家,绝不赦免。有能率领一家归顺的,赏给他一家作为俸禄;率领一里归顺的,赏给他一里作为俸禄,率领一乡归顺的,赏给他一乡作为俸禄,率领一邑归顺的,赏给他一邑作为俸禄。率领国都士民百姓归顺的,把国都赏给他作俸禄。”

“所以攻克敌国,不罪及百姓……还要举荐敌国有才能的人……寻找他们的孤儿寡母,救济他们,会见他们的老人,尊重他们……散发仓库里的粮食,来安抚他们……”

“假如有个人,能够使一死人复生,那天下的人一定争着服侍他了。而仁义之师救活的人也太多了,人们谁不喜欢?所以,仁义之师一到,邻国的人民归向它就象流水一样,被伐国家的人民盼望它就象盼望父母一样。正义之师走得越远,得到的民众就越多,兵不血刃人民就迅速归服了。”

赵括终于有了兴致,他点着头,认真地说道:“您说的很对啊,您准备怎么做呢?”

“我要禁止屠城,还要进一步减少斩首所可以得到的奖赏,增加俘虏所可以得到的奖赏,渐渐转变为按着军队所攻占的土地来进行赏赐的制度,明令军队不许杀死俘虏,不许残杀敌国境内的百姓,不祸害五谷,不刨坟掘墓,不砍伐树术,不烧掉财物粮草,不焚毁房屋,不掠夺六畜……”

“正如我所说的,征战之前必定分发檄文,告诉所有人,秦国所要施行的战争是仁义的,是正义的!”

“我还会安排官吏在攻下城池之后及时安抚城内的百姓……”

赵括瞪大了双眼,这还是自己所想的那个商贾吗?

赵括站起身来,对吕不韦说道:“若是您真的可以施行这样的制度,那就能救下数百万百姓的生命……这对秦国也是有利的,如今秦国是各国中最强大的,若是还保持原先的杀戮制度,这对秦国是没有好处的。比起我这样空谈的人,您才是真正的贤人啊!”

得到赵括的认可,这让吕不韦非常的开心,他不只是开心自己的政策得到了支持者,更开心的是他自己得到了承认,自从他担任丞相以来,因为他商贾的出身,常常能感受到群臣藏在心里的那种不屑与轻视……而如今,天下之间最有名望的武成君,说出了不如自己有贤德的话,吕不韦的心里自然也是非常激动的。

吕不韦急忙说道:“我所以能设定如此详细的政策,也是《马服书》所给与我的启发,请您不要这么说。”

等到吕不韦再次坐在赵括面前的时候,赵括已经不再将他当作一个奸商来对待了。

“请问您的第二项政策是什么呢?”

“广施德惠,厚待宗亲族属,对民众施以恩泽……我听闻:凡给天下人民作君主的,考虑施政大计莫如扶植有德,消除暴虐,奖赏正义,惩罚不义。如研习墨家之学的人多反对攻伐,反对攻伐就必然选取救守;如果选取救守,那么方才所说的扶植有德、消除暴虐、奖赏正义、惩罚不义的方针就无法实施了,给天下人民作君主的,其利害全在于是否明察这个道理。”

“圣明的君主不勉强使人们归依,而是尽力创造使人们归依的条件,强制出来的笑不快乐,强制出来的哭不悲哀,强制命令这种作法只可以成就虚名,而不能成就大业。”

吕不韦说起了自己的改造秦国的想法,越说越是激动,手舞足蹈。

而赵括坐在他的面前,吕不韦的这番言语完全颠覆了他对吕不韦的所有看法。

吕不韦并不只是个成功的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