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仓颉篇(第2/2页)

这足以让任何君王感到忌惮,此刻的韩非,颇有些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的感觉。

当然,比起赵括还是要差上一些。赵括的弟子数量或许没有韩非多,可是在质量上,双方都不在一个档次了。唯一能与赵括拼弟子质量的,大概就是已经过世的荀子。

韩非思索了片刻,他说道:“不是我不愿意来担任国相……只是,我知道一个比我更加适合担任国相的人选。”嬴政一愣,问道:“您说的是……”

“李斯。”

嬴政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在不曾变动的历史线里,李斯在吕不韦麾下当门客,他在察觉到危险之后又离开了吕不韦,趁着自己见到秦王的时候,急忙说出了大一统的想法,因此而得到秦王的任用,秦王用他的计划来离间,分化各国,他持金玉去各国收买、贿赂,离间六国的君臣。

在后来郑国修建水渠,秦王认为客卿不能信任,故而想要驱赶客卿,李斯靠着一篇精美的《谏逐客书》,使得嬴政收回了自己的建议,开始重用这位楚人。可是如今,统一天下的想法并不是罕见的,分化各国,离间各国也是吕不韦的拿手好戏,至于驱逐客卿,嬴政完全没有这样的想法,这就导致李斯没有能得到秦王的青睐。

赵括的教导让李斯失去了大展身手的机会。

“他有什么才能?可以担任秦国的国相呢?”

韩非认真地说道:“他是荀子的弟子,当初,老师想要变革国内的官职,设立三公九卿制,老师没有找别人,反而是找到了李斯,我当时也是跟您这样困惑,不知道他有什么才能,可是他在几天之内,就拿出了一套完全可以执行的官职制度。我想告诉您,就是老师,也不能如此迅速的做到这些。”

“他是一个能做实事的人,跟我截然相反,我能说出很多的东西来,可是您要让我来做,我或许也能做到,可是大概是不如预期的,他这个人,虽然不如我这样能说,可是您要让他做事,他是一定可以做到最好的。”韩非这么一顿夸,嬴政也不禁有些心动,李斯这些时日里一直帮着吕不韦做事,嬴政倒是没有跟他聊过多少次。

“好,那寡人就见一见他吧。”

韩非的表情非常的严肃,他说道:“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能胜过众人的;仅靠一个人的智慧,是不能尽知万物的。君主与其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不如用一国人的智慧和力量,所以就能敌得过众人的智力而胜过万物。下等的君主竭尽自己的才能,中等的君主竭尽别人的力量,上等的君主竭尽别人的智慧。”

“因此君王最宝贵的才华在于用人。”

嬴政认真地说道:“受教”,韩非的著作,嬴政是看过的,准确的来说,是记录韩非言行的著作,韩非在书内写了很多治国的办法,驾驭大臣的办法,对待国内百姓的办法。赵括的著作是写给天下人看的,而韩非的书是写给君王看的,因为韩非的所有言行,都是在劝说君王该如何治政。

在送走了韩非后,嬴政再次派人,却是叫来了李斯。

李斯为人沉稳,与疲倦的韩非不同,他浑身一丝不苟,整整齐齐的,嬴政打量着面前的李斯,心里还在回味着韩非的话语,韩非举荐别人,这还是第一次。他忍不住地问道:“您与廷尉韩非的关系怎么样呢?”李斯一愣,听到嬴政召见,李斯也很惊讶,心里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而嬴政忽然问起他与韩非的关系,李斯就更加困惑了。

“律法规定,大臣之间不该有私交。”

李斯的回答并没有让嬴政非常的满意,嬴政又问道:“您认为君王最宝贵的才能是什么呢?”

李斯迟疑了很久,不太确定的回答道:“赏罚分明……”

这两个问答,就已经体现了他与韩非的差距,嬴政摇了摇头,又问道:“一王天下之后,您觉得该怎么办?”李斯心里有些慌,他此刻已经明白,大概是韩非向大王举荐了自己,大王这是在考察自己,可是自己的回答,似乎都没能让大王满意。李斯向来就有着很大的志向,他想要成就一番事业。

所以他当初辞掉了自己在楚国的官职,去找荀子跟他求学。

如今,他一直在吕不韦的身边,他的权力和地位也算是很高了,可是他不曾得到大王的重视,作为人臣,只有得到君王的重用,才能发挥出自己的全部才能,李斯是明白这一点的。他迅速思索了起来,面对秦王的问题,他即刻回答道:“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用道路将全国联系在一起。”

嬴政平静的看着他,就这些话,自己三四岁时就听到过了。

嬴政有些失望,想要让李斯离开,却又忽然想起韩非对他的评价,能做实事。

他最后问道:“那您觉得,该如何统一文字呢?”

李斯还是有些急,来拜见秦王之前,他几乎没有做什么准备,如今显得有些被动,情急之下,他只好说道:“请您给我一张纸,一根笔。”

“您要写什么?”

“统一文字就必须要改进如今的文字,需要创造出一个最简略,最节省的文字……写出一本启蒙书籍,让天下人都能快速的学会……”